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为韵作八小诗赠伯永(其二)

收驹汧渭间,谁识此老骥。

伏枥我何伤,著鞭渠可畏。

形式: 五言绝句

鉴赏

这首诗通过“老骥伏枥”这一典故,巧妙地表达了对周伯永的敬仰之情。老骥,比喻年老而志气不衰的英雄或人才;伏枥,则是形容马虽然不再奔跑,但心犹在野,志向未减。诗人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之句,赞美了周伯永虽已年长,但依然心怀壮志,不减当年豪情。

“收驹汧渭间,谁识此老骥。” 开篇即以“汧渭间”点明地点,暗示周伯永曾在此地有所作为,但如今却鲜为人知,隐含着对周伯永被埋没才华的惋惜之情。“谁识此老骥”则直接表达了对周伯永才能未被世人所识的感慨。

接着,“伏枥我何伤,著鞭渠可畏。” 这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我”与“渠”(指周伯永)进行对比。诗人自比为“伏枥”的老马,虽感伤于自己的处境,却也深知周伯永如“著鞭”,即一旦行动起来,其威力令人畏惧。这里不仅表达了对周伯永能力的认可,也流露出对其未来可能成就的期待和敬佩。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老骥伏枥”形象的描绘,既展现了对周伯永个人品质的赞美,也寄托了对人才被埋没的忧虑,以及对人才能够再次展现其价值的期待。语言简洁有力,情感真挚深沉,体现了宋代诗歌注重意境营造和情感表达的特点。

收录诗词(389)

周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寓居丹徒。孝宗乾道二年进士。淳熙初,官至真州教授。工诗,文章不事雕绘。有《蠹斋铅刀编》

  • 字:信道
  • 号:蠹斋
  • 籍贯:济南
  • 生卒年:1135—1177

相关古诗词

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为韵作八小诗赠伯永(其三)

抵寒唯粗絺,调饥但晚粟。

切勿笑此翁,此翁吾所伏。

形式: 五言绝句

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为韵作八小诗赠伯永(其四)

行须置町畦,禅要著槽枥。

覆我千日酒,面君九年壁。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锡]韵

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为韵作八小诗赠伯永(其五)

忽忽把臂间,各不负初志。

渊明荷锄翁,子云执戟史。

形式: 五言绝句

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为韵作八小诗赠伯永(其六)

澄心秋月明,触事浮云坏。

凫鹤置勿论,凡楚竟谁在。

形式: 五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