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吴宁台柬梓材台在东阳县廨后园

吴宁有高台,台名吴宁建。

南唐迄有明,累朝勤葺缮。

我居台之西,楼阁列灿烂。

倒影入池塘,波平揩匹练。

桃柳数十株,荫密新栽遍。

花落閒扑窗,絮飞徐沾砚。

旅子知昼长,抛卷神初倦。

邀客登斯楼,风光来面面。

层磴架岧峣,危槛复盘旋。

山翠压城高,岭石补云断。

春色明媚时,一时经百变。

田野扇和风,耒耜集芳甸。

遗爱在此间,古今人如见。

况移孝作忠,盛名犹炳焕。

以此教斯民,斯民饥渴愿。

须臾起晚炊,郭外斜阳半。

驱犊归家家,柴门蒸麦饭。

相聚话使君,农欢妇无叹。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描绘了吴宁台的壮丽景色与浓厚的人文气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台前池塘的清澈、桃柳的繁茂、花絮的轻盈以及旅人的悠闲。登高望远,山色与城市相映成趣,春色变换中,田野的和风与农人的劳作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诗中还蕴含了以孝为忠的教化思想,表达了对古代贤者的怀念与敬仰。

诗中“吴宁有高台,台名吴宁建”开篇点题,引出吴宁台的历史背景。“南唐迄有明,累朝勤葺缮”则强调了这座台历经多个朝代的修缮与维护,体现了其历史价值与文化意义。

“我居台之西,楼阁列灿烂”描绘了诗人所处的位置,以及周围建筑的辉煌。“倒影入池塘,波平揩匹练”通过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水面上的倒影之美。“桃柳数十株,荫密新栽遍”则赞美了树木的生机勃勃。“花落闲扑窗,絮飞徐沾砚”描绘了自然界的细微变化,增添了诗的意境。

“旅子知昼长,抛卷神初倦”表现了旅人在宁静环境中的放松与享受。“邀客登斯楼,风光来面面”则体现了诗人与友人的相聚之乐。“层磴架岧峣,危槛复盘旋”描绘了登台过程的艰难与壮观。“山翠压城高,岭石补云断”展示了山川之美与云雾的变幻。

“春色明媚时,一时经百变”总结了春天的多变与美丽。“田野扇和风,耒耜集芳甸”描绘了农事的繁忙与丰收的希望。“遗爱在此间,古今人如见”表达了对古代贤者的怀念。“况移孝作忠,盛名犹炳焕”则提出了以孝为忠的教化思想。“以此教斯民,斯民饥渴愿”表达了对民众的关怀与期望。

最后,“须臾起晚炊,郭外斜阳半”描绘了日暮时分的景象,“驱犊归家家,柴门蒸麦饭”展现了农人生活的简朴与满足,“相聚话使君,农欢妇无叹”则体现了邻里间的和谐与欢乐。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活动,还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与道德教化,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历史文化的尊重。

收录诗词(632)

许传霈(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奉和御制雪

丰登盈尺瑞,物象九门深。

璧照环丹砌,梅花满上林。

茶香偏自得,酒力讵难禁。

别有寒郊外,银河映玉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奉和御制打毬

上闲精习渥洼骢,玉镂花鞍锦覆騣。

金埒无尘初裛露,朱旗向日自生风。

雷传画鼓偏增气,星度飞毬欲映空。

共道宸游因习武,凯歌犹似奏平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又五言

彩仗映花鞯,春庭散曙烟。

毬飞皆应手,马骏不须鞭。

仙乐飘云外,祥风近日边。

筹多不虚发,制胜在机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奉和御制春雨

祁祁甘雨正当春,草树精神一倍新。

匀洒农郊偏长麦,缓飘花槛不惊人。

密随宫仗环青辂,普逐皇恩下紫宸。

霁后楼台更堪望,满园桃李间松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