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谢三井山祷雨二首(其二)

何年修庙貌,栋宇已摧残。

牲币三时少,风泉四月寒。

野僧多稌穥,古木有杉栾。

深欲重修葺,蹉跎又解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哪一年修建的庙宇,如今已经破败不堪。
祭祀的供品时常短缺,即使四月春风吹过,泉水也带着寒意。
野外的僧人以稻谷和小米为食,古老的树木中有杉树和栾树。
我本想尽力修复它,但岁月匆匆,我又卸任了官职。

注释

何年:哪一年。
修庙貌:修建庙宇。
栋宇:建筑物。
摧残:破败。
牲币:祭祀的供品。
三时:时常。
风泉:春风和泉水。
四月寒:带着寒意。
野僧:野外的僧人。
稌穥:稻谷和小米。
杉栾:杉树和栾树。
深欲:很想。
重修葺:大力修复。
蹉跎:岁月匆匆。
解官:卸任官职。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襄所作的《寄谢三井山祷雨二首(其二)》中的第二首。诗中,诗人表达了对三井山庙宇的感慨和愿望。首句“何年修庙貌”询问庙宇的修建年代,暗示其历史悠久;“栋宇已摧残”描绘了眼前的衰败景象,透露出岁月侵蚀的痕迹。

接下来,“牲币三时少”写出了香火不旺,祭祀供品稀疏,反映出庙宇的冷清;“风泉四月寒”则通过环境的凄凉,进一步渲染了庙宇的荒凉气氛。诗人接着描述了周围的自然景象,“野僧多稌穥”,说明附近有僧人以农耕为生,生活简朴;“古木有杉栾”则点出山林的古老与静谧。

最后两句“深欲重修葺,蹉跎又解官”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想要修复庙宇的愿望,但由于个人境遇的变迁(“解官”),未能立即实现,流露出一种无奈和遗憾的情绪。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含着对历史遗迹的惋惜和对信仰文化的关注。

收录诗词(187)

陈襄(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寄题福唐林迥南华洞

梅岭峰前习隐亭,拂衣聊此玩真经。

四时花木锦绣谷,十里江山水墨屏。

猿鹤只愁空北岳,鹍鹏终待化南溟。

知君不是荣轩冕,未忍锵锵去帝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悼古

碧城楼角重凝眸,迤逦平原接古丘。

七国战争人不见,六朝兴废水长流。

远烟芳草年年事,明月清天夜夜愁。

范蠡功成在何处,五湖波上一扁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谒真祠

海宫天路杳无涯,万里星津驻客槎。

月下旌旗仙女仗,云中楼阁羽人家。

鸾丝缓引霓裳曲,绮席深倾玉酒霞。

阿母未归方朔去,碧桃何日重开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寒食日常州宴春园

曲池收雨静无尘,结客留连半月春。

洞里桃花青叶嫩,墙头杏火绿烟新。

风光冉冉非前日,物色依依似故人。

官满又归延阁去,忍将诗酒负佳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