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六合英氏庙

野旷烟迷县,溪湍柳系航。

雉鸣初翳麦,蚕长未眠桑。

地有前朝恨,炉残古庙芗。

空江长漠漠,寒日自荒荒。

竟堕萧何计,仍同项氏亡。

相黥宁作帝,昼锦亦还乡。

严濑终辞汉,箕山不禅唐。

君王千载恨,行客亦凄凉。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荒凉与哀怨交织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野旷烟迷县,溪湍柳系航。”开篇即营造出一幅荒凉的山水画卷,烟雾弥漫的野地与蜿蜒曲折的小溪交织成一片静谧而又带有几分萧瑟的情景。

“雉鸣初翳麦,蚕长未眠桑。”接下来的两句则描绘出农事的场景,鸟儿开始在麦田中鸣叫,而蚕虫尚在桑枝上忙碌,这不仅是对春日生活的细致观察,也暗示了一种生机勃勃的气息。

“地有前朝恨,炉残古庙芗。”诗人心中的哀怨开始显露,提及“前朝恨”和“古庙”,让人联想到历史的沉重与无尽的遗憾,而那被废弃的炉灶则是对往昔岁月的一种缅怀。

“空江长漠漠,寒日自荒荒。”随后的景象转换为一幅空旷的江景图,长河蜿蜒,日光冷清,这份宽广与孤寂,让人不禁感受到时间流逝带来的苍凉。

“竟堕萧何计,仍同项氏亡。”诗人在这自然环境中寻觅着历史的影子,并以“萧何”和“项氏”的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无奈与悲哀。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是对历史宿命的一种叹息。

“相黥宁作帝,昼锦亦还乡。”这里的“相黥宁作帝”可能指的是古代某位帝王的事迹,而“昼锦亦还乡”则有回到故土的意味,诗人似乎在表达一种对过往荣光的怀念与对归属感的渴望。

“严濑终辞汉,箕山不禅唐。”这两句通过古代地名和历史事件的提及,再次强化了时间流逝与历史沉重的主题,同时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最后,“君王千载恨,行客亦凄凉。”一方面是对历代君王无法摆脱的宿命之恨的感慨,另一方面则是作为行者个人对于自己旅途中的孤独与凄凉的体验。这两种情绪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历史与个人的双重哀伤画面。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对历史事件的巧妙穿插,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素养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662)

张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徽宗宣和三年(1121)上舍中第,调唐州方城尉,改房州司法参军,辟利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

  • 字:巨山
  • 籍贯:襄阳(今湖北襄樊)
  • 生卒年:1096—1184

相关古诗词

七月初四日小雨后游步水边

雨止林叶净,游步喜川平。

停午众阴寂,山高一蝉鸣。

境静道心熟,世疏尘虑轻。

凉飙飒已至,自适羲皇情。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九日三首(其一)

白云冒山顶,流阔作深青。

平林如屯云,中有枫叶赪。

湿烟聚合散,小雨时漂零。

公庭尽日閒,停午闻鸡声。

还如在山间,契此适野情。

老菊不作花,秋蝶转伶竮。

独坐玩物变,万事与心冥。

远怀韦苏州,觅句非为名。

兴至一摛辞,工拙子无撄。

妍媸理不无,要非心所营。

形式: 古风

九日三首(其二)

忆昔陶元亮,閒居爱重九。

秋菊虽满园,无钱得沽酒。

怅望平野中,壶浆俄见雠。

开樽对来使,举盏属层岫。

自古节士中,高情复安有。

古人重出处,一往不复又。

俯仰愧前躅,留滞成衰朽。

名玷金闺籍,事落田夫后。

无地可扶犁,有乡但回首。

黄花开已晚,红萸犹可嗅。

闭户无杂宾,独理槽床溜。

形式: 古风

九日三首(其三)

夏衣著体轻,晓气蒸岚湿。

清池湛城闉,微风为磨拭。

今朝乃重九,万木犹故碧。

芙蕖久退红,衰蒲尚森戟。

岁丰农务閒,林间闻组织。

天涯一杯酒,胜日同此席。

论交真臭味,不必须旧识。

高谈璨齿白,谑浪发颊赤。

向会喜今逢,追思多古昔。

千年龙山盛,坐客看落笔。

平生跌宕意,寻胜穷履屐。

领会苟在心,傍人笑脱帻。

故为牛山会,遽作儿女泣。

古人欣佳名,且用永今日。

百年如过鸟,万事何损益。

唯思快雨来,窗竹听夜滴。

杯行莫暂停,城乌归已急。

林壑暮气生,疏钟耿明夕。

尚馀古今囊,冥搜句新得。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