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秋灯》由明代诗人岑徵所作,描绘了秋夜中一盏孤灯的静谧与深沉之美。
首句“夜凉侵几榻”,以“夜凉”点明季节,暗示出秋夜特有的清冷氛围,而“侵几榻”则生动地描绘了这种凉意逐渐渗透到床榻之上的感觉,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寒意的夜晚景象。
接着,“素壁一灯悬”,描述了在洁白的墙壁上悬挂着一盏孤灯的情景,这盏灯成为整个画面的焦点,照亮了四周的黑暗,也照亮了诗人的心境。
“影静鸣蛩里,光寒细雨边。”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寂静与寒冷。在灯下,只有蟋蟀的鸣叫声打破了夜的寂静,而远处细雨的寒气似乎也透过窗户,与灯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营造出一种既温暖又寒冷的复杂情感。
“开花常错喜,卜吉若为传。”这两句诗运用了象征手法,将灯下的花比喻为错过的喜悦,暗示了生活中常常错失美好瞬间的遗憾。同时,“卜吉若为传”表达了对未来吉兆的期待与探寻,但又不知如何传达,流露出一种迷茫与期待交织的情绪。
最后,“默坐盈怀抱,琴书共悄然。”诗人独自坐在灯下,内心充满思绪,周围只有琴声和书页翻动的声音,共同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沉的氛围。这一句不仅表现了诗人内心的丰富情感,也暗示了他在这样一个夜晚,通过与自然、书籍的对话,寻求心灵的慰藉与平静。
整体而言,《秋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秋夜孤灯下的静谧场景,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宁静,更深层次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以及对生活、未来的思考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