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寻求心灵寄托的意境。"天有阴晴地有艰,一山如隔万重山"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述,表达了人世间的艰难险阻,但也强调了主体意识的独立性,即便是山高难越,也能隔绝外界干扰。"偶逢冬少三馀雨,况置身无百虑关"则写出了诗人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偶遇清冷的冬日细雨,却并不为此担忧,因为内心已经超然物外,无需挂念世间烦恼。
"岁熟役车容借客,闲来崖寺可开颜"两句,透露出时光流转、人生如梦的感慨。岁月成熟如同役使车马,诗人却能以豁达的心态对待,而在闲暇之际来到山寺,也能让心情舒畅。
最后两句"悬危既免逢饥虎,又得休公半偈还"则表明诗人经历了危险与困顿,幸运地摆脱了这些难关,如同遇到了饥饿的猛虎,但最终也能得到片刻的安宁和内心的平静。"半偈"在这里可能指的是一段简短的禅语或诗文,也可能是指一种瞬间的灵感启发。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示了诗人面对自然、时光以及个人遭遇时所表现出的超然与自在地位,以及通过禅修和山水田园生活来寻求内心平静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