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金鱼院外即通津,转粟千艘压水滨。
年少女墙随意望,缝衣恰对柁楼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水乡画面。"金鱼院外即通津",点明了地点在一个靠近码头的金鱼院,交通便利。"转粟千艘压水滨",形象地写出繁忙的漕运景象,船只众多,粮食堆积如山,显示出当地经济的繁荣和贸易的活跃。
"年少女墙随意望",少女倚靠在城墙边,目光所及之处,流露出青春的活力与闲适。"缝衣恰对柁楼人",少女的日常劳作与船夫的生活形成呼应,暗示出水乡生活的和谐与烟火气。
整体来看,朱彝尊在这首《鸳鸯湖棹歌》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江南水乡的景致和人物生活,既有动态的舟楫往来,又有静态的少女生活画面,富有诗意和生活气息。
不详
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
怀家亭馆相家湖,雪艇风阑近已芜。
犹有白蘋香十里,生来黄蚬蛤蜊粗。
学绣女儿行水浔,遥看三塔小如针。
并头菡萏双飞翼,记取挑丝色浅深。
梅花小阁两重阶,屈戍屏风六扇排。
不及张铜炉在地,三冬长暖牡丹鞋。
鹤湖东去水茫茫,一面风泾接魏塘。
看取松江布帆至,鲈鱼切玉劝郎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