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僧道诚应缘庵用李端叔韵

历历孤寒不可群,应缘聊寄梦中身。

无弦琴里本来曲,枯木岩前元自春。

诗句已多犹恐少,禅机虽旧不妨新。

乡山更好莫归去,且伴蒲团夜坐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以“题僧道诚应缘庵用李端叔韵”为题,由宋代诗人刘跂所作。诗中描绘了僧人道诚在应缘庵中的生活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其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生活态度。

首联“历历孤寒不可群,应缘聊寄梦中身”,开篇即点明僧人独处的环境与心境。孤寒的环境象征着僧人的清苦修行,而“应缘”二字则透露出其顺应自然、随缘生活的哲学思想。诗人以“梦中身”来比喻僧人对现实世界的暂时脱离,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颔联“无弦琴里本来曲,枯木岩前元自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超然之感。无弦琴象征着僧人内心的音乐,即使没有实际的音符,也能演奏出生命的旋律;枯木岩前的春意,则是自然界生命力的象征,即便在看似荒凉的地方,生命依然充满活力。这两句诗巧妙地将自然与内心世界相融合,展现出僧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

颈联“诗句已多犹恐少,禅机虽旧不妨新”,表达了诗人对僧人丰富内心世界的赞赏。诗句的积累和禅机的领悟,都是不断探索和成长的过程,即使已有许多收获,仍不满足于现状,追求新的理解和体验。这体现了诗人对精神追求的肯定和支持。

尾联“乡山更好莫归去,且伴蒲团夜坐人”,则是对僧人选择在应缘庵中生活的肯定。乡山虽好,但在这里,他能与同样追求精神境界的人相伴,共同度过夜晚,这种生活状态对于他来说更加珍贵。诗人通过这一联,表达了对僧人生活方式的认同和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僧人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其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生活态度,以及诗人对其精神追求的肯定和支持。语言简洁而富有哲理,情感真挚而深沉,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深度的佳作。

收录诗词(228)

刘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惠山寺

从来未到山头寺,应在武陵深处藏。

汉水文人生自拙,香山居士兴何长。

四旁岛屿娟娟绿,万顷菰蒲靡靡香。

且醉尊中眼前物,瀛洲蓬岛两微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龙山寺

晓色翩翩乌帽轻,道人瞥去不关情。

高山流水为谁说,翠竹黄花空自生。

急雨欲来先暑气,凉风已过却秋声。

后期好取归时月,照我深岩处处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又泛西溪

春晚西溪入胜游,白杨花乱绿波浮。

欲延笑语迟行酒,要尽溪山缓放舟。

滩上时看鱼拨剌,林间静听鸟钩辀。

年来偷活干戈际,强把閒吟写我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题半隐堂

一堂图籍自陶冶,三径萧兰俱岁华。

定非平恩许侯宅,会是仲长公理家。

端居雅不烦摒挡,佳设颇尝成咄嗟。

惟我身閒数来往,徽弦一泛即生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