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浣溪沙·其二·芳草》由清代诗人宋琬所作,描绘了一幅春日里温暖与寒冷交替、自然景色与情感交织的画面。
首句“乍暖犹寒二月天”,开篇即点明了时节特征,二月天气乍暖还寒,给人以季节更替的微妙感受。接着,“玉楼长抱博山眠”一句,以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室内环境的静谧与舒适,玉楼象征着高雅华美的居所,博山则代表了香炉,暗示着主人生活的精致与闲适。
“沈香火冷少人添”进一步渲染了室内的宁静氛围,沈香燃烧殆尽,火光微弱,无人添香,更显出一种淡淡的寂寞与孤独。而“残雪才消春鸟哢”则将视线转向室外,描述了初春时节,积雪刚刚融化,鸟儿开始鸣叫,生机勃勃的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复苏与活力。
“画阑干外草芊绵”一句,将视角再次拉回室内,通过“画阑干”与“草芊绵”的对比,不仅描绘了室外绿草如茵的景象,也暗示了室内装饰的精美与和谐。最后,“几时青得到郎边”表达了主人公对远方或心上人的思念之情,期盼着春色能陪伴在心爱之人身边,充满了浪漫与温情。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日里自然与情感的交融,既有对美好景致的描绘,也有对内心情感的细腻表达,体现了宋琬词作中特有的婉约与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