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一诗(其十四)

茫茫九州内,莫作帝者民。

民有忠信行,莫非帝者臣。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是应璩的《百一诗》中的第十四首,创作于魏晋时期。诗中“茫茫九州内,莫作帝者民”表现了对平等和自由社会的向往,认为在广阔的国土之内,不应该有高高在上的君主,只有普通的人民。“民有忠信行,莫非帝者臣”则表达了即使是普通百姓,如果他们拥有忠诚和正直的品质,也不必然要成为君主的臣子。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强调了人民的价值和尊严,不仅在于其服从或服务于君主,更在于其自身的品行和行为。

应璩这首诗反映了他对于理想社会的思考,以及对于个人品德与国家政体之间关系的深刻见解。诗中的语言简洁而富有哲理,通过对比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于平等、自由和人格尊严的追求。

收录诗词(36)

应璩(魏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百一诗(其十五)

太官有馀厨,大小无不卖。

岂徒脯与糗,醯醢及盐豉。

形式: 古风

百一诗(其十六)

洛水禁罾罟,鱼鳖不为殖。

空令自相啖,吏民不得食。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百一诗(其十七)

丰隆赐美味,受嚼方呥呥。

鹿鸣吐野华,独食有何甘。

形式: 古风

百一诗(其十八)

苟欲娱耳目,快心乐腹肠。

我躬不悦欢,安能虑死亡。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