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山林间的生动画面。首句“峰峦一抹衬秋晖”,以一抹轻柔的山影映衬着温暖的夕阳,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接着,“古木萧疏露翠微”一句,通过描绘稀疏的古木和隐约可见的翠绿,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静谧与苍凉。
“猿抱悬崖千丈啸,鸦栖落叶半天飞”两句,运用对比手法,猿猴在悬崖上长啸,鸦鸟栖息于满地落叶之上,飞翔于半空,动静结合,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暗示了季节更替,万物皆有所归宿。
“梵音泉石心思彻,诗境匡庐面目违”则将自然景观与内心感受巧妙融合,泉水潺潺,石面光滑,仿佛能洗净心灵的尘埃;而面对庐山(匡庐)的壮丽景色,诗人却感到难以完全捕捉其神韵,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敬畏与追求。
最后,“绝顶百围吟远籁,尚留红树带霜肥”描绘了站在山顶,耳边回响着悠远的声音,四周红叶依然丰盈,即使覆盖着霜雪,也显得格外鲜艳。这一句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坚韧生命力,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永恒不变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日山林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诗人情感的深刻交融,既富有视觉冲击力,又蕴含哲理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