晦日即事示同游

閒居谁与娱,寂历满黄叶。

冬晴日气午,乘暖得步屧。

儿仆为游园,俛仰才自惬。

亲朋忽过我,少坐情意浃。

烹茶味既爽,穿林景逾接。

纵游星居寺,僧房颇稠叠。

随流觉路熟,更见沙觜涉。

道院出香鼎,春山弄书箧。

留连一两杯,设饭羹用筴。

亭虚列峰峦,溪净映城堞。

跻攀重阁晚,览句费目睫。

归欤语河梁,分手兴未帖。

吾衰子俱壮,岁莫何术业。

从来评道德,亦必在耕猎。

好恶空纷拿,利害漫慑怯。

郡国有惠养,朝家有调燮。

孙膑为断足,范雎至折胁。

尚能变轩昂,未信祇萎苶。

庄知冥灵春,佛说恶浊劫。

无视雾气蒸,飞鸢堕跕跕。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韩淲在晦日这一天与同游者一同出游的情景,展现了其闲适自在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从冬日午后阳光下的散步,到游园赏景、烹茶品茗,再到探访寺庙、道院的过程,展现了诗人与同游者之间的友情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诗的开头“閒居谁与娱,寂历满黄叶”,点明了诗人在闲居时的孤独感,但随后的“冬晴日气午,乘暖得步屧”又转而描绘了冬日晴朗的温暖阳光,让诗人得以走出屋外,享受冬日的暖阳,与自然亲近。接着,“儿仆为游园,俛仰才自惬”则展现了诗人与家人、仆人的和谐共处,以及在园中漫步的自在心情。

“亲朋忽过我,少坐情意浃”一句,描绘了亲朋好友不期而至的惊喜,以及短暂相聚时的深厚情谊。接下来的“烹茶味既爽,穿林景逾接”则进一步展示了与朋友共享茶香、林间美景的愉悦时光。

“纵游星居寺,僧房颇稠叠”描述了诗人与同游者深入寺庙,探索僧舍的情景,体现了对宗教文化的尊重与好奇。“随流觉路熟,更见沙觜涉”则表现了在自然中行走的自由与探险精神。

“道院出香鼎,春山弄书箧”描绘了道院中的香气与春山间的书籍,展现了诗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留连一两杯,设饭羹用筍”则体现了与朋友共饮、共享美食的欢乐时刻。

最后,“亭虚列峰峦,溪净映城堞”描绘了亭台楼阁、山水倒影的美丽景象,以及“归欤语河梁,分手兴未帖”的离别之情,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不舍。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细节描绘,展现了诗人与同游者之间的情感交流、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生活哲学的思考,是一幅生动的日常生活画卷。

收录诗词(2817)

韩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子仲,韩元吉之子。祖籍开封,南渡后隶籍信州上饶(今属江西)。从仕后不久即归,有诗名,著有《涧泉集》。淲清廉狷介,与同时知名诗人多有交游,并与赵蕃(章泉)并称“二泉”。著作历代书目未见著录。史弥远当国,罗致之,不为少屈。人品学问,俱有根柢,雅志绝俗,清苦自持,年甫五十即休官不仕。嘉定十七年,以时事惊心,作甲申秋三诗,得疾而卒,年六十六

  • 字:仲止
  • 号:涧泉
  • 生卒年:biāo)(1159—1224

相关古诗词

十二月二十八日

寂寂园中林,脉脉林下泉。

萧闲岁云暮,老身欲何言。

不畏日月驶,但笑霜雪繁。

人生本非恶,往往迷宿愆。

昏明夜复旦,寒云满空山。

瓶储粟粒罄,交旧无往还。

尘埃岂不知,冠緌易牵缠。

五鼎食与烹,寸景能几年。

心境互生灭,雅俗相移迁。

危坐明檠灯,炉香更清然。

形式: 古风

日长

日长林影聚,早暮气弥清。

既自罕人迹,而犹闻市声。

物生各有态,境异俱忘情。

门前酒谁来,吾其撞馀醒。

形式: 古风

落日

落日青松间,疏明山翠寒。

谁于元气中,弄此赤玉丸。

我心本清阳,阴浊不可干。

虞渊下可取,快饮杯勿乾。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喜晴

积日困秋雨,晓起天开明。

披轩纳晴光,树影当阶横。

遥闻玄蝉急,忽见翠羽轻。

整衣聚足坐,似觉天籁清。

身形百年尔,衣食苦强营。

运化有理道,超然得此生。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