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出自宋代诗人潘时举之手,名为《老大倦追随》。诗中描绘了主人公年老力衰,厌倦了世俗的追逐与奔波,选择静坐度日的情景。通过“老大倦追随”这一开篇,便奠定了全诗的基调——对过往生活的反思与对当下宁静生活的向往。
“得坐且终日”,写出了主人公在历经世事沧桑后,终于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得以安坐度日,享受这份难得的平静。这种对简单生活状态的满足,反映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重新审视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
接着,“所以见春去,亦不甚爱惜。”则进一步展示了诗人对自然季节更替的态度。春去秋来,自然界的变化本是常态,但在诗人眼中,这不再是引起情感波动的契机,而是对生命流转的淡然接受。这种超脱于物外的情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老年生活、自然变迁以及生命意义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哲学视角和深邃的人生感悟。通过对比年轻时的“倦追随”与老年时的“得坐终日”,以及对春去秋来的态度转变,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宁静、淡泊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