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景(其二)衣冷欲装绵

石洞元无暑,泉声洒面凉。

衣疑中夜冷,绵欲此时装。

洒洒惊荷雨,披披变葛霜。

拟将洴澼絖,换却薄罗裳。

中道怜班女,温言忆楚王。

骊山在何许,我更念温汤。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清凉之感,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独特感悟。

首联“石洞元无暑,泉声洒面凉”开篇即点明主题,石洞内本就清凉,泉水潺潺,仿佛能直接洒在脸上带来凉意,营造出一种避暑的宁静氛围。

颔联“衣疑中夜冷,绵欲此时装”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感受。衣物似乎在夜晚的寒气中微微发冷,暗示着夏日夜晚的凉爽,而诗人则开始考虑穿上保暖的棉衣,体现了对季节变化的敏感和对舒适生活的追求。

颈联“洒洒惊荷雨,披披变葛霜”运用了对比手法,荷叶上的雨水滴落,仿佛是夏日的甘霖,而葛布在秋霜的侵袭下变得厚重,形象地描绘了季节转换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感慨。

尾联“拟将洴澼絖,换却薄罗裳”表达了诗人想要用厚实的衣物替换轻薄的罗裳,以适应即将到来的凉爽天气,这一细节体现了他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和对舒适体验的重视。

最后,“中道怜班女,温言忆楚王”引用历史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女性的同情和对美好情感的怀念,同时“骊山在何许,我更念温汤”则将思绪引向古代帝王享受温泉的场景,既增添了诗意,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文化的深厚兴趣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夏日清凉、季节变换、生活细节以及历史文化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和历史的深刻感悟,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

收录诗词(563)

刘辰翁(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号须溪。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 字:会孟
  • 籍贯: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
  • 生卒年:1233.2.4—1297.2.12

相关古诗词

夏景.褦襶子

俗子高门走,那知物意嫌。

婆娑中避暑,褦襶早趋炎。

楚楚朝衣格,峨峨古帽檐。

夤缘三伏谒,瞻仰上官严。

尚说毛寒慄,宁辞背汗沾。

寄言乡里者,贷我北窗眠。

形式: 排律

夏景.清泉洁尘襟

是事不堪闻,清泉独可亲。

翛然携鬓影,聊以洁尘襟。

帘泻千年雨,蓝拖百尺绅。

能令肝肺雪,更遣芰荷新。

京洛昏沈梦,江湖淡荡身。

一瓢明月燕,并洗脱靴嗔。

形式: 排律

夏景.涉江采芙蓉

梦破芙蓉雨,蛾眉琐绿窗。

悠悠思远道,采采涉长江。

北渚浮湘水,西兴渡越邦。

波穿红锦乱,影转画桡双。

花路迷相问,菱歌远失腔。

扣舷惊水鸟,晼晚笑吴憃。

形式: 排律 押[江]韵

夏景.公子调冰水

盛世佳公子,明光避暑曾。

调冰初入水,和水亦成冰。

鸣佩朝仪凤,扬鞲夕臂鹰。

汲来金碗脱,搅碎玉崚嶒。

一吸风林壑,重倾雪肺膺。

琼姬持袖举,疑饮露盘升。

形式: 排律 押[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