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不见月

今年端正月,不见白⽟盘。

封姨约丰隆,苦意相作难。

似疑妒孀娥,婵娟满人间。

凝尘掩明镜,舞影停双鸾。

林间金背蟆,纳景泥蹒跚。

何如草根萤,熠熠明夜阑。

绝怜风枝鹊,飞绕何时安。

嗟余老无术,戏挟清光寒。

会须期隔岁,飞步凌天坛。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朱晞颜的《中秋不见月》描绘了中秋节时分,诗人未能见到明亮圆月的遗憾与感慨。首句“今年端正月,不见白瑶盘”直接点题,表达了对中秋月圆景象的期待和失望。接下来,“封姨约丰隆,苦意相作难”暗指月亮被云层遮蔽,如同封神中的女神封姨与雷神丰隆相约,使诗人难以欣赏到月色。“似疑妒孀娥,婵娟满人间”则以嫦娥的寂寞自比,暗示月亮的隐匿是因嫉妒人间的团圆。

诗人进一步通过“凝尘掩明镜,舞影停双鸾”形象地描绘月光被遮蔽后的沉寂,以及“林间金背蟆,纳景泥蹒跚”来比喻乌云下的月影摇曳不定。相比之下,他赞赏萤火虫的微光“何如草根萤,熠熠明夜阑”,认为它们虽微弱但依然照亮了夜晚。

“绝怜风枝鹊,飞绕何时安”流露出诗人对无法安定的飞鸟的同情,也寓言自己对生活动荡的感慨。最后两句“嗟余老无术,戏挟清光寒”表达了诗人年迈无力改变现状,只能在寒冷中想象明月的心情。结尾“会须期隔岁,飞步凌天坛”则寄托了对未来一年中秋能再见月的期盼,希望能登上天坛以接近那轮清冷的明月。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借月之隐显寄寓人生无常与期待,展现了元代文人墨客在中秋佳节的独特心境。

收录诗词(211)

朱晞颜(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松泉卷录

青松生崇冈,抱负岩壑姿。

上披苍龙角,下绝黑地维。

沦涟散清影,蔚若玄云垂。

中潜飞腾意,鱼鸟不敢窥。

馀辉被寸草,一一含华滋。

愿言敦令德,永此终岁期。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题春晴会饮分得石字韵

江亭枕烦嚣,积雨断行客。

奔流疾征驶,浮鹢散沙碛。

我虞课计虚,愁坐意转剧。

凭谁排云手,为拯阳乌厄。

兹晨天破悭,初日下林隙。

波摇金破碎,花委锦堆积。

岂无行乐心,苔径妨醉策。

小人居近市,朝夕谋有益。

拥彗过高轩,门巷多辙迹。

殷勤接杯酒,谈谐慰离索。

侧闻埙篪音,远胜瓦釜百。

共称会面难,此日良可惜。

乃知朋游欢,讲解资丽泽。

北里足笙竽,门阑溢春色。

列屋贮娇妍,黛绿仍粉白。

平生浮华姿,许史久通籍。

丈夫各有志,重宝匪金璧。

嗟余晚闻道,无行可干泽。

朱墨手自操,豚鱼争寸尺。

终当老清颍,投竿坐矶石。

形式: 古风

游⽟泉分得雨字韵

山中风气佳,清泉流石乳。

方池巧截肪,涵秋不知暑。

波光净无尘,照映色苍古。

灵鱼忽飞来,龙性欲掀舞。

分明跃冶姿,幻此一沤聚。

凭阑眼为开,鳞鬣真可数。

骈然离复合,小大自行伍。

倏焉去无踪,散漫失烟雾。

但知圉圉乐,不救焦原苦。

何当挟飞霆,一泻天瓢雨。

形式: 古风

寄茂枯林上人

吴山一何丽,湖水清且瀰。

天高灏气浮,我行适其时。

陂长秋意住,蘋末来清飔。

扁舟日来往,薄宦焉能羁。

山中耆旧人,吟啸相追随。

茶笋尽禅味,风月多襟期。

胡为滞江表,一钵营朝饥。

何当归来乎,共赋丛桂枝。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