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食兔诗》由宋代诗人李兼所作,以“食兔”为题,巧妙地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首句“弱质司明视”,以“弱质”形容兔子的柔弱之态,却能“司明视”,暗喻人虽外表柔弱,内心却能洞察世事,引出下文对人性与智慧的探讨。
“虚名直望舒”一句,借月亮(望舒)的虚幻之美,讽刺那些追求虚名的人,如同月光般不实而易逝。
“轶迂辞上蔡,能事到中书”则通过对比上蔡和中书两个官职,表达了对官场复杂、人心险恶的感慨。上蔡可能指偏远之地,中书则是中央官署,暗示从偏远地方到中央,人性的复杂和官场的深不可测。
“狡计空多窟,珍盘竟付厨”揭示了人性中的狡猾与贪婪,即使有再多的计谋,最终也逃脱不了被置于珍馐佳肴的命运,寓意着无论多么精巧的算计,最终都难逃命运的安排。
“独将毫末效,曾纪汗青馀”以“毫末”比喻微小之事,暗示即便是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也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痕迹,提醒人们要谨慎行事,因为历史不会忘记任何事情。
整首诗通过“食兔”这一日常景象,寓言式地探讨了人性、智慧、权力、贪婪以及历史的公正性,语言含蓄而富有哲理,展现了诗人深刻的洞察力和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