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其一)九日偕闺人登烟雨楼

叩红弦、画图飞入,楼台如此幽境。

重阳风日今年好,动我醉怀吟兴。栏共凭。

看隔水人家,约略烟中醒。凉云自迥。

听长短菱歌,两三渔笛,声逼晚天冷。

扶肩步,细印苔痕半径。清游滋味谁领。

桂花香透罗衫子,秋上鬓边蝉影。庭院静。

正寂寞无人,惟有斜阳等。垂杨渐暝。

见阵阵昏鸦,星星野鹭,疏落送归艇。

形式: 词牌: 摸鱼儿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秋日登楼赏景的画面。"叩红弦、画图飞入"以琴音和想象中的画面引入,展现出楼台的幽雅氛围。"重阳风日今年好"点明佳节,诗人醉心于美景,吟咏之情油然而生。倚栏远眺,隔着水面的人家在烟雾中若隐若现,增添了朦胧之美。

接着,词人聆听湖上的菱歌和渔笛,声音穿透傍晚的寒意,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凄清的意境。"扶肩步,细印苔痕半径"描绘了诗人与闺人一同漫步的情景,足迹留在青苔上,显得格外宁静。"桂花香透罗衫子"暗示了秋意浓烈,连衣香也带上了秋的气息。

"秋上鬓边蝉影"进一步渲染了季节感,蝉声与桂花香共同构成秋日画卷。"庭院静"、"寂寞无人"表达了此时的孤独,只有夕阳相伴。最后,词人以"垂杨渐暝"、"昏鸦"、"野鹭"和"归艇"收尾,描绘了一幅秋日黄昏的落寞景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整体来看,黄燮清的这首《摸鱼儿》以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重阳佳节登楼所见所闻,情感深沉,意境优美,展现了清末词人的独特艺术风格。

收录诗词(236)

黄燮清(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剧作家。原名宪清。浙江海盐武原镇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后屡试不第,晚年始得宜都县令,调任松滋,未几卒。少工词曲,中年以后始致力于诗文。其诗多抒写个人不平遭遇及人民的生活疾苦,咏史吊古之作深沉豪放,颇具特色。有《倚晴楼诗集》及《倚睛楼七种曲》传世

  • 字:韵甫
  • 号:韵珊
  • 籍贯:又号吟香诗舫主
  • 生卒年:1805~1864

相关古诗词

摸鱼儿(其二)题许金桥谨身河梁醉月图,既送其入都

最销魂、夕阳初暝,残红栖软芳草。

东风只顾催离绪,又放柳丝青袅。春易老。

问镜里歌前,几个朱颜好。描来恨稿。

怅一霎晨星,五更斜月,别恨系樯杪。

思君苦,病后重添懊恼。湖山谁共吟啸。

平芜尽处天涯路,扰乱雨情烟抱。相见少。

便不唱阳关,已是人愁倒。孤篷去了。

剩燕外秋千,莺边楼阁,花影动清晓。

形式: 词牌: 摸鱼儿

齐天乐(其一)题金桥湖上勾留图

东风吹去征帆影,零星旧时鸥鹭。

镜里山青,裙边草绿,都是离愁来处。烟堤翠鸣。

自送了王孙,落花无主。

独叩红舷,冷吟闲醉甚情绪。

春来游兴易减,望故人天末,凄断芳树。

酒污衫痕,泥空爪印,惜少啼鹃留住。僧楼听雨。

怕此后寻君,梦见难数。嘱付垂杨,晓莺休乱语。

形式: 词牌: 齐天乐

齐天乐(其二)题张砚溪晓风残月图

垂杨替写婵娟影,依依送人孤棹。

碎叶笼烟,零花腻雪,点缀断肠词稿。栖鸦睡了。

问莺燕楼台,露凉谁靠。

懒不成眠,数声渔笛夜天杳。

荒村残柝过尽,怅风肥月瘦,振触情抱。

独枕支愁,离船守梦,水上一灯寒照。明星渐少。

正酒醒无聊,五更钟到。别有销魂,画中春自好。

形式: 词牌: 齐天乐

点绛唇.竹洲仲诰集同人于涉园玉玲珑馆饯梅

粉淡烟浓,半开半谢元宵节。暗香谁惜。

留在罗裙褶。浅醉微吟,花外寒犹力。春阴寂。

画帘如月。添个人吹笛。

形式: 词牌: 点绛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