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邓铃所作的《先翁捐世姑氏继没哀挽》。诗中以深沉的情感描绘了对逝去双亲的哀悼之情,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失去亲人后的悲痛与怀念。
首句“自昔诸孤仰母慈”,开篇即点出孤儿对母亲的仰望与依赖,流露出对母亲慈爱的深切怀念。接着“萱花零落最堪悲”一句,以萱花凋零象征母亲的离世,表达了对母亲去世的极度哀伤之情。
“衣中忍看缝时线,机上空馀断后丝”两句,通过描述母亲生前为子女缝制衣物的情景,以及衣物上残留的断线,生动地展现了母亲对子女的深情厚意,同时也暗示了母亲离世后,这些衣物成为了无法弥补的遗憾。
“千载松楸嗟已老,九原霜露不胜思”则将情感进一步深化,通过想象千年之后松树与楸树的老态,以及九泉之下的霜露,表达了对父母长久的思念与哀悼之情。
最后,“悬知几度伤心处,正是乌啼月落时”以乌鸦的啼叫和月落的景象作为触发悲伤情绪的背景,预示着在这些特定时刻,诗人的心灵会再次被痛苦所触动,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与无法释怀的哀痛。
整首诗以哀婉的笔调,深情地表达了对逝去双亲的怀念与哀悼,情感真挚,语言凝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