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谢薖所作的《玉茗花二首(其二)》。诗中以玉茗花为题,描绘了玉茗花的高洁与独特之美。
首句“骚人浪说麻源谷”,以“骚人”泛指文人雅士,他们或许曾谈论过麻源谷的美景,但此处却暗含对这些说法的质疑或否定。接着,“本在风流刺史家”一句,将玉茗花与古代风流的刺史相联系,暗示玉茗花不仅美丽,更蕴含着高雅的气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直与瑶林共高彻,可须梅影斗横斜。”这两句进一步赞美玉茗花的高洁与独特。玉茗花与瑶池中的仙林并肩,不与梅花争艳,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美。这里的“瑶林”象征着仙境中的美好景致,而“梅影斗横斜”则是对梅花争春的常见描绘,玉茗花则选择了一条不同的道路,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
“芳尊莫待红妆赏,幽艳长令烈士嗟。”这两句表达了对玉茗花的欣赏不应仅限于外表的美丽,更在于其内在的幽雅与深沉。诗人希望人们不要等到红妆(即女性)来欣赏,而是要长久地为它的幽香与艳丽所感动,甚至让那些英勇的烈士也为之叹息,强调了玉茗花超越性别、时间与空间的永恒魅力。
最后,“凭仗边鸾折枝手,应宜展障玉鸦叉。”边鸾是中国唐代著名的画家,擅长画花鸟,这里借用他的技艺来比喻描绘玉茗花的高妙手法。诗人希望有人能用边鸾那样的技巧,将玉茗花的美丽与精神风貌完整地展现出来,通过画卷(障)和玉鸦叉(可能是指某种装饰品),让更多人领略到玉茗花的独特之处。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玉茗花的描绘,不仅赞美了其外在的美丽,更深入挖掘了其内在的精神品质,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