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史鉴的《渡江》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乘船渡江时所见所感,展现了江面壮阔的自然景观与深沉的历史感慨。
首联“解缆朝离铁瓮城,倚篷偏使客心惊”,开篇即点明了离别之地——铁瓮城,以及诗人乘船启程的情景。铁瓮城,古代军事要塞,此处借指渡口,暗含历史沧桑之感。诗人倚靠船篷,面对即将开始的旅程,心中难免涌起离愁别绪和对未知的忐忑。
颔联“云连极浦千山绕,风转危樯五两轻”进一步展开画面。云雾缭绕,与远处的山峦相接,形成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危樯,高耸的桅杆;五两,古代船帆的一种形式。风吹动着船帆,轻盈地在水面滑行,既描绘了自然景象,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轻盈与自由。
颈联“淮甸日斜春草绿,海门潮落大江横”则将视角转向更广阔的江面。淮甸,泛指淮河流域,此处形容江边景色。夕阳西下,春草一片葱绿,与浩瀚的大江形成鲜明对比。海门,长江入海口,潮水退去后,江面显得更加宽阔。这一联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风光,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辽阔。
尾联“兴亡尽付东流水,日夜滔滔似不平”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兴亡之事,如同东流的江水,日夜不息,波涛汹涌,难以平静。这里既有对过往历史的回顾,也有对现实的反思,体现了诗人深邃的历史观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文情怀,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