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平生三宿此招提,眼底交游更有谁。
顾恺漫留金粟影,杜陵忍赋玉华诗。
旋烹紫笋犹含箨,自摘青茶未展旗。
听彻洞箫清不寐,月明正照古松枝。
这首诗是宋代末期元初诗人仇远所作的《集庆寺》,表达了诗人对寺中景致的深深感慨和对友情的怀念。首句“平生三宿此招提”表明诗人对集庆寺有着深厚的情感,多次造访,印象深刻。次句“眼底交游更有谁”则流露出诗人对往昔友情的追忆,暗示了在这样的环境中,知音难觅。
颔联“顾恺漫留金粟影,杜陵忍赋玉华诗”借用典故,顾恺之的金粟山影和杜陵(汉宣帝陵)的玉华宫,寓言自己在寺中留连忘返,甚至产生了创作的冲动,表达了对寺内环境的赞美和对艺术的追求。
颈联“旋烹紫笋犹含箨,自摘青茶未展旗”描绘了寺中烹茶的场景,紫笋茶新鲜且未经采摘,青茶叶还未展开,这些细节展现了集庆寺的幽静与自然之美。
尾联“听彻洞箫清不寐,月明正照古松枝”以听觉和视觉相结合,写诗人聆听洞箫声,夜深人静,月光洒在古老的松枝上,营造出一种清寂而深远的意境,诗人因被美景和音乐所打动,难以入眠,表达了对寺中生活的深深留恋。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集庆寺的景色和诗人的情感体验,展现了僧侣生活的宁静与诗意,以及诗人对友情和艺术的珍视。
不详
一字仁父。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鹭影兼秋静,蝉声带晚凉。
陂长留积水,川阔尽斜阳。
瘦竹藤斜挂,丛花草乱生。
林高风有态,苔滑水无声。
川迥枫林散,山深竹港幽。
疏烟沈去鸟,落日送归牛。
翠叶轻笼豆颗匀,胭脂浓抹蜡痕新。
殷勤留著花梢露,滴下生红可惜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