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午春偕侄孙菊园泛舟盛泽至分防署内访汪竹轩长史舟次因赋七律六首(其五)

烟花三月暮云深,踏破苍苔觅径寻。

遍地柔桑堆白骨,野田苦菜散黄金。

酬神仕女猖狂集,隔院笙歌断续吟。

幽兴到今看正熟,亲操一曲付长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末时节江南水乡的生动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活动的和谐共存。

首句“烟花三月暮云深”,以“烟花”形容春日繁花似锦,与“暮云深”形成对比,既渲染了春天的绚烂,又暗示了时间的流逝。接着“踏破苍苔觅径寻”,描绘了人物在自然中探索的情景,充满了探险与发现的乐趣。

“遍地柔桑堆白骨,野田苦菜散黄金”两句,运用了比喻和对比的手法,将柔桑比作白骨,苦菜比作黄金,既形象地描绘了春日田野的景象,也暗含了对生命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思考。

“酬神仕女猖狂集,隔院笙歌断续吟”,描绘了民间祭祀活动的热闹场景,仕女们的欢声笑语与远处传来的音乐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与欢乐的画面。

最后,“幽兴到今看正熟,亲操一曲付长琴”表达了诗人对当前情景的深深喜爱与陶醉,以及通过音乐来表达内心情感的愿望。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文活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美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向往。

收录诗词(30)

安昶(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壬午春偕侄孙菊园泛舟盛泽至分防署内访汪竹轩长史舟次因赋七律六首(其六)

不道吴江景象殊,停棺累累傍桑枝。

青山有地魂何在,白骨无情吊岂知。

鬼哭但愁风雨夜,邑人偏废蓼莪诗。

蔂梩归反奚难尽,颡泚应回睨视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壬午夏同侄小补赴盛泽分防重访竹轩汪长史三首(其一)

昔日曾劳访戴船,今宵图晤乏良缘。

盛湖风景看如昨,野岸桑麻断复连。

绿树重遮千里目,紫云空袅万家烟。

高人驻足知何处,报道姑苏去未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壬午夏同侄小补赴盛泽分防重访竹轩汪长史三首(其二)

忆别离家有几时,夜深魂梦起相思。

月移花弄阑干影,墙外笙吹柳雪诗。

坐卧未宁嫌席煖,宾朋对语笑情痴。

三更声动疑宵雨,风过危樯绕碧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壬午夏同侄小补赴盛泽分防重访竹轩汪长史三首(其三)

斗室墙高暑气迎,昼长吟罢听蝉鸣。

熏风引入宜修竹,溪水回环绕绣楹。

玉树盈庭过谢室,甘棠千载诵君名。

西窗剪烛谈心久,萤火檐前暗复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