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况说龙沙最边陲,关河阻隔远明时。
蕃戎把隘当路坐,何日申奏圣人知。
今遇司空来宣问,枯林滋润再生枝。
四面六蕃多围绕,伏恐寻常失朝仪。
若不远仗天威力,只怕河隍陷戎夷。
请须司空奏论事,封册加官莫改移。
比至今秋新恩泽,山林草木总光辉。
塞上艰莘无说处,一心目断望龙墀。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荒凉与对中央王朝的思念。诗人通过“龙沙最边陲”一词,勾勒出边疆的地理环境,同时“关河阻隔远明时”则表达了时间上的久远和空间上的遥远。这两句设定了一种孤独与被遗忘的氛围。
接着,“蕃戎把隘当路坐”、“何日申奏圣人知”显示出边疆守军对中央的依赖性,他们在等待着能够向“圣人”(即皇帝)汇报情况的机会。这里蕃戎指的是非汉族的民族,把隘则是控制要道的防御工事。
“今遇司空来宣问”表明有官员到达边塞进行询问,这让诗人感到一丝希望。“枯林滋润再生枝”则用生动的自然景象比喻,说明了这种希望对他们精神上的滋润和重生的意义。
“四面六蕃多围绕”、“伏恐寻常失朝仪”表达了边疆地区复杂的民族关系,以及对于可能发生的战乱和失去朝廷礼仪的担忧。诗人通过“若不远仗天威力,只怕河隍陷戎夷”这两句,强调了中央王朝军事力量的重要性,表达了对边疆安全的关切。
最后,“请须司空奏论事,封册加官莫改移”则是诗人希望通过司空(即官员)向上级反映情况,以期得到赏识和提升。“比至今秋新恩泽,山林草木总光辉”表达了对中央恩泽的期待,以及这种恩泽带给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
“塞上艰莘无说处,一心目断望龙墀”则是诗人在边塞上的感受,没有言语可以形容那种孤独和艰辛,只能将心中的不尽之情投射到远方,向着那遥不可及的“龙墀”,寄托自己的思念。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边塞生活的描绘,以及对中央王朝恩泽的期待,展现了边疆官员对于安全、尊严与中央联系的深切关注。
不详
老未脱场屋,揆才无寸长。
九重难射策,一命不为郎。
尚喜衫仍绿,仍怜牒是黄。
活人何不可,政自有良方。
平生自是爱花人,到处寻芳不遇真。
祇道人间无正色,今朝初见洛阳春。
尽□□□□□兵,岐山无复凤凰鸣。
何人更解驱顽石,飞向中原颂太平。
芳姿香可人,刚道六郎似。
谁谓前哲心,爱莲比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