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一首

况说龙沙最边陲,关河阻隔远明时。

蕃戎把隘当路坐,何日申奏圣人知。

今遇司空来宣问,枯林滋润再生枝。

四面六蕃多围绕,伏恐寻常失朝仪。

若不远仗天威力,只怕河隍陷戎夷。

请须司空奏论事,封册加官莫改移。

比至今秋新恩泽,山林草木总光辉。

塞上艰莘无说处,一心目断望龙墀。

形式: 古风

翻译

更何况是在龙沙这样的边疆之地,关河阻隔,远离了光明的朝廷时代。
胡虏占据险要道路,何时才能向圣上禀告这一切。
如今司空前来询问,枯木逢春,生机重现。
四周被四方少数民族环绕,我担心日常礼节会因战乱而失常。
若非仰赖天威,恐怕连河神也会陷于敌手。
恳请司空上奏论事,封赏官职切勿更改。
期待到今年秋天能有新的恩惠,山林草木都将沐浴恩泽。
边塞困苦无处诉说,只盼望能直达皇帝的殿堂。

注释

龙沙:边疆之地。
关河:边关河流。
蕃戎:胡虏。
申奏:上奏。
司空:古代官职,此处指慰问者。
枯林:比喻衰败的形势。
朝仪:朝廷的礼仪。
河隍:水神。
封册:封赏的文书。
新恩泽:新的恩惠和恩赐。
龙墀:皇帝的宫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荒凉与对中央王朝的思念。诗人通过“龙沙最边陲”一词,勾勒出边疆的地理环境,同时“关河阻隔远明时”则表达了时间上的久远和空间上的遥远。这两句设定了一种孤独与被遗忘的氛围。

接着,“蕃戎把隘当路坐”、“何日申奏圣人知”显示出边疆守军对中央的依赖性,他们在等待着能够向“圣人”(即皇帝)汇报情况的机会。这里蕃戎指的是非汉族的民族,把隘则是控制要道的防御工事。

“今遇司空来宣问”表明有官员到达边塞进行询问,这让诗人感到一丝希望。“枯林滋润再生枝”则用生动的自然景象比喻,说明了这种希望对他们精神上的滋润和重生的意义。

“四面六蕃多围绕”、“伏恐寻常失朝仪”表达了边疆地区复杂的民族关系,以及对于可能发生的战乱和失去朝廷礼仪的担忧。诗人通过“若不远仗天威力,只怕河隍陷戎夷”这两句,强调了中央王朝军事力量的重要性,表达了对边疆安全的关切。

最后,“请须司空奏论事,封册加官莫改移”则是诗人希望通过司空(即官员)向上级反映情况,以期得到赏识和提升。“比至今秋新恩泽,山林草木总光辉”表达了对中央恩泽的期待,以及这种恩泽带给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

“塞上艰莘无说处,一心目断望龙墀”则是诗人在边塞上的感受,没有言语可以形容那种孤独和艰辛,只能将心中的不尽之情投射到远方,向着那遥不可及的“龙墀”,寄托自己的思念。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边塞生活的描绘,以及对中央王朝恩泽的期待,展现了边疆官员对于安全、尊严与中央联系的深切关注。

收录诗词(1)

张定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补和州助教自况

老未脱场屋,揆才无寸长。

九重难射策,一命不为郎。

尚喜衫仍绿,仍怜牒是黄。

活人何不可,政自有良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观洛城花呈尧夫先生

平生自是爱花人,到处寻芳不遇真。

祇道人间无正色,今朝初见洛阳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凤凰岩

尽□□□□□兵,岐山无复凤凰鸣。

何人更解驱顽石,飞向中原颂太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荷花

芳姿香可人,刚道六郎似。

谁谓前哲心,爱莲比君子。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