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大禹不知凿,来源亦自成。
色应邻众白,声合让孤清。
远势曾吞海,飞流未喷鲸。
灵槎如可泛,天派问归程。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重显所作的《同于秘丞赋瀑泉》,诗人以大禹治水的典故开篇,描绘了瀑布源头的神秘和自然形成的过程。"大禹不知凿,来源亦自成",暗示了瀑布的壮观并非人力所为,而是天地造化之功。
接下来的两句"色应邻众白,声合让孤清",通过色彩和声音的描绘,赞美了瀑布的洁白纯净和空灵清幽。"远势曾吞海,飞流未喷鲸",运用夸张的手法,形象地展现了瀑布从高处奔腾而下的磅礴气势,仿佛能吞没大海,未及喷涌已显威猛。
最后两句"灵槎如可泛,天派问归程",诗人想象如果能乘坐仙筏顺流而下,定会探索到瀑布的尽头,引发对未知天际的向往和对自然奥秘的追寻。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瀑布的崇敬与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不详
良牧归诗匠,雅风消郁蒸。
官清难滞爵,吏散远同僧。
棠树非烟合,仙槎碧浪乘。
因思穷万化,千古更无能。
吏散帘垂思莫穷,山光溪影恣相容。
谁誇靖节偏栽柳,自笑隐居高听松。
丹阙尚遥芝检密,讼庭闲列藓花重。
岩间野客虽多病,终再携筇谒士龙。
少微星出古风还,匝地声光不掩关。
三馆峻迁同陌路,九华高卧是蓬山。
岩莎步入祥麟稳,海树飞来白凤闲。
祗恐致君休未得,蒲轮重到薜萝间。
乘兴携多士,迟迟傍水濆。
春山不在目,啼鸟共谁闻。
片石寒笼藓,残花冷衬云。
只应融老辈,庵际境犹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