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香

仙风透骨。向夏叶丛中,春花重出。

骏发天香,不是世间尤物。

占些空阔闲田地,共霜轮、伴他秋实。

浅非冷蕊,深非幽艳,中无倚握。任点取、龙涎笃耨。

儿女子看承,万屈千屈。做数珠见,刻画毋盐唐突。

不知几树栾团着,但口吻、非鸣云室。

是耶非也,书生见识,圣贤心术。

形式: 词牌: 桂枝香

翻译

仙风的气息穿透骨髓,在夏日的树叶丛中,春花再次盛开。
它的气息如天香,绝非尘世间的寻常之物。
它占据了一些空旷的土地,与秋月相伴,等待丰收的果实。
它不浅淡也不过于浓烈,既非冷艳,也非深沉,没有倚靠之处,任由龙涎香熏。
孩子们和女子们看待它,百般呵护,视若珍宝,如同数珠般细致描绘,不敢有丝毫冒犯。
不知道有多少株这样的树,只是它们的声音并非云雾中的鸟鸣。
这究竟是对是错,书生的眼光,还是圣贤的心思。

注释

仙风:超凡脱俗的气质。
夏叶:夏天的树叶。
秋实:秋天的果实。
龙涎:珍贵的香料。
毋盐:古代丑女名,比喻过分雕琢。
云室:古代的云雾缭绕的宫殿,比喻高远之地。
书生:读书人。
圣贤:道德高尚的人。

鉴赏

这首《桂枝香》是宋代词人陈亮的作品,以桂花为题材,展现出词人独特的审美和哲思。"仙风透骨"四字描绘了桂花清雅脱俗的气质,仿佛带有仙人的灵韵。在夏日绿叶丛中,春花般的桂花再次绽放,显示出其生命力的顽强和不凡。

"骏发天香,不是世间尤物"赞美了桂花的香气浓郁,超越尘世之美,将其视为非凡的存在。接下来,词人将桂花比喻为空阔田野中的秋实伴侣,既有浅淡的清香,又非深沉的幽艳,恰到好处,不偏不倚。

"任点取、龙涎笃耨"进一步强调桂花的香气,即使被提炼如龙涎香,也依然保持其自然本色。对于桂花的欣赏,词人认为即使是寻常女子也能领略其美,但不应过度雕琢,以免失真,这体现了词人对事物本质的尊重。

"不知几树栾团着,但口吻、非鸣云室"描述了桂花的形态,暗示其低调而不张扬,如同沉默的云室,不事喧嚣。最后,词人以疑问收束,表达自己对于桂花的认识是否准确,是否能真正理解其内在的圣贤之气,体现出词人谦逊的学者态度和对人生哲理的探索。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桂花这一意象,展现了词人对自然美的赞赏,以及对人生态度的思考,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86)

陈亮(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后改名。婺州以解头荐,因上《中兴五论》,奏入不报。孝宗淳熙五年,诣阙上书论国事。后曾两次被诬入狱。绍熙四年光宗策进士第一,状元。授签书建康府判官公事,未行而卒,谥号文毅。所作政论气势纵横,词作豪放,有《龙川文集》《龙川词》,宋史有传

  • 字:同甫
  • 号:龙川
  • 籍贯:婺州永康(今属浙江)
  • 生卒年:1143—1194

相关古诗词

桂枝香.观木犀有感寄吕郎中

天高气肃。正月色分明,秋容新沐。

桂子初收,三十六宫都足。

不辞散落人间去,怕群花、自嫌凡俗。

向他秋晚,唤回春意,几曾幽独。是天上、馀香剩馥。

怪一树香风,十里相续。坐对花旁,但见色浮金粟。

芙蓉只解添愁思,况东篱、凄凉黄菊。

入时太浅,背时太远,爱寻高躅。

形式: 词牌: 桂枝香

浣溪沙

小雨翻花落画檐。兰堂香注酒重添。

花枝能语出朱帘。

缓步金莲移小小,持杯玉笋露纤纤。

此时谁不醉厌厌。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浣溪沙.南湖望中

爽气朝来卒未阑。可能着我屋千间。

不须拄笏望西山。

柳外霎时征马骏,沙头尽日白鸥闲。

称心容易足君欢。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浪淘沙令(其二)梅

院落晓风酸。春入西园。芳英吹破玉阑干。

墙外红尘飞不到,彻骨清寒。清浅小堤湾。

瘦竹团栾。水光疏影有无间。

仿佛浣沙溪上见,波面云鬟。

形式: 词牌: 浪淘沙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