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禅榻一觉睡,冬宵五更长。
窗递清风入,枕边松柏香。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夜晚景象,通过对夜深人静时刻的描述,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内心世界。"禅榻一觉睡"表明诗人在禅榻上沉沉地进入梦乡,这种状态不仅是身体上的休憩,更可能是精神上的超脱。
"冬宵五更长"则通过时间的流逝,凸显夜晚的漫长和深邃。古代将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因此这里强调的是冬天夜晚的特别漫长。
接下来的两句"窗递清风入,枕边松柏香",通过对自然界细微之处的描写,展现了诗人与大自然之间和谐共生的关系。窗外吹进来的是清新的夜风,而枕边则是传来了松柏的清新气息。
整首诗没有直接表达的情感,却通过环境的描绘,间接地传递出一种超脱尘世、宁静致远的意境。这正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意象手法,以物写情,将内心世界与自然景观巧妙结合。
不详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拂石坐小桥,临流俯清泚。
松声与禽声,可以醒吾耳。
江湖存魏阙,翰墨寓规箴。
君看龙眠画,当识鸱夷心。
数诗盘谷友人钦,一片柴桑处士心。
几十年间南北事,祗令三叹有遗音。
风著征裘怯晚寒,一番春事在征鞍。
羞听后骑鸣笳鼓,赢得儿童夹道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