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出自清代诗人赵清瑞的《论诗绝句三十首》之六,通过斥鴳与图南的对话,巧妙地表达了对诗歌创作与欣赏的不同见解。
首句“斥鴳笑图南”以寓言形式起笔,斥鴳(一种小鸟)嘲笑图南(传说中的大鹏鸟)追求远大的目标,暗示了在诗歌创作中,有人可能过于追求宏大、深邃的主题,而忽视了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接着,“但识枪榆枋”进一步强调,斥鴳只关注眼前有限的事物,比喻某些人只满足于浅显、局限的表达,缺乏更广阔的视野和深度。
后两句“风月便摭拾,不入古锦囊”则转而赞扬那些能够捕捉日常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如风月般细腻情感的诗人。他们并不追求被载入古人的锦囊之中成为经典,而是更倾向于展现生活的真实与自然之美,这种贴近人心、易于共鸣的作品,同样具有艺术价值和生命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斥鴳与图南的不同视角,探讨了诗歌创作中追求宏大与关注日常之间的平衡问题,以及不同风格作品的价值所在。它鼓励诗人既要具备宏大的志向,也要善于从平凡中发现美,体现了对多样性和全面性的审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