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广州陈绎谏议和陈荐宋敏求二龙图二首(其二)和彦升赴上醴泉

琳宫清净思悠哉,颇似山林未肯回。

五日趋朝真自适,一樽无事得频开。

董狐执笔何时易,马援征蛮未遽来。

奔走安闲谁定是,都门携手一徘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作品,以次韵的形式回应广州陈绎的诗,内容主要围绕着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历史人物的感慨。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琳宫中沉思的场景,表达了对山林隐逸生活的羡慕,同时也流露出对朝堂政务的适度参与和享受。他以董狐(史官)和马援(著名将领)的历史典故,暗示了自己的期待和责任,即希望保持公正无私的态度,同时又不必急于投身繁重的征伐事务。

"琳宫清净思悠哉",诗人以琳宫的清幽环境衬托出内心的宁静与深思;"颇似山林未肯回",表达了对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向往。"五日趋朝真自适,一樽无事得频开",表明诗人享受每日上朝的时光,且能在闲暇时品酒自乐。"董狐执笔何时易,马援征蛮未遽来",借历史人物表达对公正和责任的坚守,以及对和平稳定的期盼。

最后两句"奔走安闲谁定是,都门携手一徘徊",诗人反思人生,认为忙碌与安逸并非固定不变,即使是身处都门(京城),也能在朋友相伴中找到平衡,体现出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情感深沉,既有对个人心境的描绘,又有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展现了苏辙作为文人士大夫的风范。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次韵广州陈绎谏议和陈荐宋敏求二龙图二首(其一)和彦升寓定力

曾送飞龙白日翔,未应中路许还乡。

鹤归仍有当年伴,松老知经几度霜。

城下宝坊聊寄榻,朝中振鹭旧成行。

相逢出处何须问,五岭清平十月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次韵门下刘侍郎直宿寄苏左丞

雷雨连年起卧龙,穆然台阁有清风。

一时画诺虽云旧,此日都俞本自公。

松竹经霜俱不改,盐梅共鼎固非同。

一篇和遍东西府,六律更成十二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次韵门下吕相公车驾视学

未识吾君龙凤章,诸儒望幸久南庠。

辇回原庙初移跸,鹭集西雍已著行。

执爵稍前疑问道,献琛不日数来王。

从官始悟熙宁意,遗我亲临见肯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次韵门下吕相公同访致政冯宣猷

懒从朝谒事骖騑,此去高眠罢倒衣。

诏许敲门访耆旧,天教筑室俟来归。

肩舆尚肯追春色,鼓缶何妨傲夕晖。

所至成家即安隐,武昌谁乞钓鱼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