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雁门关作(其二)

雄关楼阁势翚飞,独倚危阑送夕晖。

万里山河归管钥,三边将校属旌麾。

鸊鹈泉竭边兵困,苜蓿烟消塞马肥。

薄暮辕门笳鼓竞,前驱擒得薁鞬归。

形式: 七言律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雁门关的壮丽景色与历史氛围,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边关的雄伟与战争的残酷。

首联“雄关楼阁势翚飞,独倚危阑送夕晖”以“雄关”开篇,点明地点,接着“楼阁”二字描绘出关楼的巍峨壮观,而“翚飞”则生动地表现了楼阁在夕阳下仿佛展翅飞翔的景象,营造出一种磅礴的气势。诗人独自倚靠在高高的栏杆上,目送着夕阳西下,既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暗含着一种孤独与沉思的情绪。

颔联“万里山河归管钥,三边将校属旌麾”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雁门关作为守卫边疆的重要门户,象征着国家的安宁与统一。这里的“管钥”和“旌麾”分别指代钥匙和旗帜,形象地说明了雁门关在维护边疆安全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将领们在此的指挥地位。

颈联“鸊鹈泉竭边兵困,苜蓿烟消塞马肥”运用对比手法,通过“鸊鹈泉竭”暗示边防物资的匮乏,士兵们生活艰苦,而“苜蓿烟消”则描绘出边塞的宁静与和平,与前一句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战争与和平之间的巨大反差。同时,“塞马肥”也间接反映了战事的结束,边境的恢复生机。

尾联“薄暮辕门笳鼓竞,前驱擒得薁鞬归”描绘了一幅充满活力与胜利的场景。傍晚时分,雁门关外的战场上,笳鼓齐鸣,庆祝胜利的到来。前军已经成功捕获敌人的战利品,胜利的消息传回关内,预示着边疆的和平与安宁即将来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对比手法,不仅展现了雁门关的壮丽风光和历史地位,还深刻揭示了战争与和平的主题,表达了对国家统一与边疆安宁的渴望。

收录诗词(385)

何乔新(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天苗。何文渊第三子。明代大臣。景泰五年(1454)中进士,后拜刑部侍郎。孝宗嗣位,万安、刘吉等忌乔新刚正,出为南京刑部尚书。未几,复代杜铭为刑部尚书。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正月,吏部尚书王恕举荐为刑部尚书,弘治四年八月(1491年)辞官归里,辞官后杜门著述。弘治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二日(1503年1月19日)卒,年七十六岁。正德十一年(1516年),追赠太子太保,次年追谥文肃

  • 号:椒丘
  • 籍贯:江西广昌旴江镇
  • 生卒年:1427年-1502年

相关古诗词

甘肃元旦次朱都宪韵

玉关雪霁绝狼烟,殊胜呼韩款塞年。

万灶貔貅森列卫,两班冠剑俨群仙。

明珠翡翠来重译,卉服毡裘共一天。

羽檄不飞刁斗静,蚤看嘉绩勒燕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过长城作

断垣迤逦亘?坪,云是秦人旧筑城。

折戟每因耕后出,斜蒿时向雨馀生。

瓮门草满鼪鼯啸,雉堞云消鹳鹤鸣。

东望狼村三舍近,凄凄烟树倍伤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挽王都宪

汉口当年醉别卮,岂知嘉会更无期。

玉关已喜生前入,汗简空垂没后思。

夜月柳营笳吹断,秋风蒿里铎声悲。

白茅藉饭无由致,南望章江泪满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送朱都宪巡抚两广兼总督军务

紫袍香拂御炉烟,出镇仍兼将相权。

铁骑千群嘶去路,绣旂五色照离筵。

榕城霜重炎氛净,桂岭云消黛色鲜。

文武兼资能有几,蚤看勋业继名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