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鹤辞

鹤之去兮,下土方。橧不可巢兮,怅孰与之翱翔。

三桑无枝兮,望苍门而未阳。

西母折胜兮,恐邓林之不芳。

鸱厉吻而啸号兮,鶝衔矢以为长。

仁鸟高逝兮,杳莫闻其归昌。

牛哀化而为虎兮,虽含灵而无良。

莽蓁蓁而阹迾兮,括隐隐而机张。

畴复殪彼䝟貐兮,驱百怪以伏藏。

鹤之去兮,海是泊。浟湙无垠兮,深入冥漠。

天吴九首兮,仡立而可愕。

海童之么么兮,又唏而相薄。

归墟合夫尾闾兮,三神峙而参错。

何飞廉之弗戒兮,舟欲进而忽却。

抶象而驾蛖鱼兮,将往来以乘蹻。

观荡荡于天外兮,求地轴之所托。

惧鳌力之不任兮,玄黄杂而挥霍。

鹤之翔兮,无远遥。大圜于穆兮,上积清寥。

澹至人之无为兮,与清光以游遨。

骋骐骥于天路兮,左玉女而右松乔。

齐骞腾于风背兮,吹参差之洞箫。

恍出有而入无兮,非世俗之所服。

凭高云以结思兮,极劳心之悽恻。

昔余览夫幽经兮,嘉金行之肖仪。

曰吐故而纳新兮,岁千祀以为期。

朝澡神于秋水兮,夕申警乎湛露。

曾日月之几何兮,忽溷澖而莫之主。

仙既不可睹兮,彼又得而驭之。

世不可以容穟兮,将羽化而去之。

万类之芸芸兮,何有于定姿。

曶神奇而冯生兮,鯈臭腐以焉归。

鸢何飞而戾天兮,鱼何跃而在沼。

凤何览而来下兮,龙何欲而能扰。

气实使之然兮,孰观其徼。

妙夏虫之疑冰兮,取诮于知道。

上下为宇兮,四表为樊。大和欣合兮,含生孔蕃。

曷不古处兮,乐全其天。

麟折足于车子兮,徒反袂而泗涟。

龟曳尾于泥涂兮,惧触罟而造钻。

观既往而知来兮,惟委顺于陶甄。

援雅琴以发弹兮,聊释余之中悁。

乱曰:山海浩兮,蔽亏。城郭缭兮,委蛇。

人民是兮,今岂非。芝三秀兮,可疗饥。

盍归乎来兮,丁令威。

形式:

鉴赏

这首《招鹤辞》由元末明初诗人胡翰所作,通过描绘鹤的离去与对鹤的呼唤,展现了诗人对自由、超脱与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

诗中以鹤的离去作为引子,表达了对鹤飞翔自由的羡慕与渴望。鹤在下土无法筑巢,只能在空中翱翔,但面对三桑无枝、西母折胜、邓林不芳等自然环境的限制,鹤的飞翔之路充满挑战。诗中还提到了鸱厉吻的啸号、鶝衔矢的长鸣,以及仁鸟高逝、牛哀化虎等象征性意象,反映了自然界中的种种冲突与矛盾。

接着,诗中描述了鹤在大海中翱翔的情景,海面无垠,深邃莫测,天吴九首、海童唏相薄,归墟合尾闾,展示了海洋的神秘与壮阔。然而,飞廉的警告、舟进忽却、象驾蛖鱼等情节,暗示了自然界的不可预测性和挑战。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鹤飞翔的赞美,认为鹤能在大圜中翱翔,与清光游遨,与天地同游,不受世俗束缚。诗中也借鹤的形象,表达了对自由、超脱与和谐生活的追求,以及对自然规律的敬畏。

整体而言,《招鹤辞》通过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和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体现了元末明初文人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审美追求。

收录诗词(50)

胡翰(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白鹿引

鹿之呦呦兮。彼姝者子非仙之俦兮。尚何求兮。

鹿之伎伎兮。彼姝者子世莫系累兮。

是以从吾志兮。大车连驷吾不知所税兮。

形式:

题画

清霜入林山叶赤,烱烱寒蟾照空碧。

千尺孤峰倚绛霄,俯仰乾坤一秋色。

高怀本与山水同,闲踪得伴渔樵翁。

纵谈不及尘世事,笑指天外南飞鸿。

披图景象看如此,双目顿令清似水。

欲凭粉墨写蓬瀛,更拂溪藤寻画史。

形式: 古风

题倪元镇画

平生泉石共襟期,身后园林失旧姿。

最是令人久相念,诗中图画画中诗。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郑禧之松林才子图

横空微霞澹初卷,一片苍云隔层巘。

远壑清风拂树来,烟鬣捎捎总如剪。

蹇驴随意历山冈,此景此情应两忘。

忽惊啼鸟翠微里,催我佳句投奚囊。

人生乐事知多少,独有吟情超世表。

为泻词源浥画图,晴壁高堂楚山晓。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