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天台远眺》由清代诗人吕成家所作,描绘了站在天台山巅远眺的壮丽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情感体验。
首句“突兀天台耸碧空”,以“突兀”二字形容天台山拔地而起,直插云霄的雄伟气势,一个“碧空”则勾勒出天空的广阔与深邃,为整幅画面奠定了壮丽的背景。接下来,“恰宜远眺辨西东”,点明了诗人站在高处,能够清晰地分辨东西方向,暗示了视野的开阔与心胸的宽广。
“放开眼界群峰小,展扩襟怀万派通”,这两句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站在高处的视角之广和心境之阔。群山在诗人的眼中变得渺小,仿佛融入了更广阔的天地之中,而诗人的心怀也随着这开阔的视野而更加宽广,与万物相通,达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
“半幅云笺封远岫,一行雁字窎秋风”,这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细节描写,将云雾缭绕的山峦比作被半幅云笺覆盖,雁字则在秋风中显得格外悠长,既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又蕴含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最后,“登临逸兴游仙景,缥缈虚无一望中”,表达了诗人登高远眺时的愉悦心情和超凡脱俗的感受。站在天台之上,仿佛进入了仙境,一切烦恼都烟消云散,眼前的一切都是那么缥缈而虚无,却又真实可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站在天台山巅远眺时的壮丽景象和内心情感的升华,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思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