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日细雨

澹于寒雾乱于丝,无点无声落不知。

轻助雪痕归麦垄,暗随春气入梅枝。

踏苔立久微沾屐,绕竹吟馀渐著髭。

翻忆满身珠䍡?,江头闲把钓蓑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在寒冷的雾气中显得淡然,无声无息地落下却无人察觉。
轻轻落在麦田的雪痕上,悄悄融入梅花的春意。
长久站立在青苔上,鞋底微湿;绕着竹林吟唱后,胡须上沾染了诗意。
回想起满身挂满珍珠般的露珠,我曾在江边悠闲地披上钓鱼蓑衣。

注释

澹:淡然,不显眼。
寒雾:冰冷的雾气。
轻助:轻轻地附着。
梅枝:梅花树枝。
踏苔:踩在青苔上。
著髭:沾染胡须。
珠䍡:比喻露珠。
钓蓑:钓鱼用的蓑衣。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初春图景,通过对自然细微变化的观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锐感受和深厚情感。

"澹于寒雾乱于丝,无点无声落不知" 这两句描写的是细雨如织,渗透在寒冷的空气中,不知不觉地降落,没有一点声音,却又充满了生机。这里用“澹”形容雾气轻薄而微妙,用“乱于丝”形容雨丝纷飞,如同丝线一般细长,表现了诗人对春天初雨的细腻描写。

"轻助雪痕归麦垄,暗随春气入梅枝" 两句则是说春天的到来帮助融化残留的积雪,使得麦田回复生机,同时也让春意悄然进入梅花的枝条之中。这里“轻助”表达了春天温暖而柔和的力量,“暗随”则描绘出春气悄无声息地渗透在梅枝间,充满了对自然生长规律的尊重与赞美。

"踏苔立久微沾屐,绕竹吟馀渐著髭" 这两句展现了诗人静坐于青苔之上,时间悠长,衣袂间微微沾染着青苔的清新气息。同时,他在竹林中低声吟唱,声音随风飘散,而自己的胡须也渐渐被春天的细雨润湿。这部分描写了诗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以及对静谧生活的情感寄托。

"翻忆满身珠䍡?江头闲把钓蓑披" 最后两句诗人似乎在回忆往昔,或许是在江边,穿着饰有珠宝的衣物,用钓线和渔网悠然自得地享受着垂钓的乐趣。这不仅展现了诗人的生活情趣,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为伴的情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初春景象的细腻描绘,传达出诗人对生命力和生机的赞美,以及他对宁静生活状态的向往。

收录诗词(670)

王禹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散文家。汉族,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 字:元之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
  • 生卒年:954—1001

相关古诗词

龙凤茶

样标龙凤号题新,赐得还因作近臣。

烹处岂期商岭外,碾时空想建溪春。

香于九畹芳兰气,圆似三秋皓月轮。

爱惜不尝惟恐尽,除将供养白头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仲咸以一秋苦雨两日忽晴以四韵见寄因次原韵兼纾客情

愁霖百日思低迷,昨夜星辰似旧时。

稼穑已伤忧客计,津梁全坏怯归期。

丹河浪减沙痕涨,锦岭霜晴月影迟。

喜霁未遑抽赋笔,劳君先惠碧云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仲咸借予海鱼图观罢有诗因和

偶费霜缣与綵毫,海鱼图画满波涛。

支床难死惭龟壳,把酒狂歌忆蟹螯。

鲳蚱脚多垂似带,锯鲨齿密利如刀。

何当一一穷真伪,须把千寻铁网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仲咸就加郡印因以四韵贺而勉之

如何小郡滞清贤,未得徵归振鹭班。

莫怕三年持汉诏,犹胜迁客卧商山。

俱谙宦路须推命,同有诗情合好闲。

唯是谪官无考限,比君知向几时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