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庙

百世子胥庙,犹存寂寞中。

鞭尸生快怨,抉眼死遗忠。

故国古今梦,怒涛朝夕风。

登临一长啸,斜日海门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百世之后的伍子胥庙,仍然孤独地存在于寂静之中。
鞭打尸体以泄愤,挖出眼睛以示忠诚,即使在死后也留下深深的怨恨与忠诚。
无论是古时还是今朝,故国的记忆始终如梦,日夜被汹涌的波涛和狂风所冲击。
我登上高处,发出一声长啸,夕阳下的海门映照着一片火红。

注释

寂寞:形容环境冷清、无人问津。
鞭尸:古代习俗,对敌人尸体施以侮辱。
抉眼:挖出眼睛,象征揭露或惩罚。
故国:指过去的国家或故乡。
怒涛:形容波涛汹涌,象征动荡不安。
斜日:傍晚的太阳。
海门:海边的入口,此处可能指长江口。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鲍寿孙所作的《伍子胥庙》,通过对伍子胥庙的描绘,表达了对这位历史人物的深深敬意和感慨。首句"百世子胥庙,犹存寂寞中",写出了伍子胥庙历经岁月沧桑,仍然孤独地存在于世间,透露出一种历史的沉寂感。

接下来的两句"鞭尸生快怨,抉眼死遗忠",通过想象伍子胥死后被人鞭尸的复仇场景,以及他死后眼睛被挖以示忠诚的行为,展现了伍子胥坚韧不屈的精神和深沉的家国之恨。

"故国古今梦,怒涛朝夕风",诗人将伍子胥的故事比喻为一个永恒的梦境,而江水的怒涛和日夜的风声仿佛在诉说着他的事迹,象征着他的精神永不消逝。

最后两句"登临一长啸,斜日海门红",诗人以自己登临庙宇时的啸声和夕阳映照下的海门,营造出一种苍凉而壮丽的氛围,表达了对伍子胥的崇高敬仰和对历史的深深思考。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伍子胥庙这一载体,展现了诗人对英雄人物的崇敬和对历史的感慨,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11)

鲍寿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松声

千丈森森磥砢生,风来岩壑韵琮琤。

耳根一洗俗尘净,木末时闻天籁鸣。

汹汹银涛朝拍岸,萧萧铁马夜还营。

山中宰相殷勤听,说与傍人笑绝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句(其一)

我无孤雁句,君有倚楼诗。

形式: 押[支]韵

句(其四)

但喜亲庭健,何愁客路长。

形式:

句(其三)

千篇异代垂金薤,一曲当年忤玉环。

形式: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