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凉.闻雁

书幌灯初灭。听孤鸿、几声嘹唳,柔肠已结。

苦恨流光如水过,漂泊而今谁惜。

又欲下、寒塘还歇。

极目萧条风露冷,最堪怜、旧侣浑无迹。

多少恨,从何说。苍茫身世长为客。

恨迢迢、故乡路远,欲归未得。

我本闲愁千万缕,入耳偏关情切。

叹寄迹、天涯何益。

镇日云间频作字,料难将、悲怨都书绝。

月欲坠,霜天白。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鉴赏

此诗《贺新凉·闻雁》由清代诗人陆蓉佩所作,通过“书幌灯初灭”这一开篇,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寂寥的氛围,引人进入一个深沉的情感世界。诗人以“孤鸿”之声起兴,借以表达内心的孤独与哀愁。“几声嘹唳”,既描绘了雁鸣的凄厉,也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的呼唤与渴望。

“苦恨流光如水过,漂泊而今谁惜”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人生漂泊的感慨,以及无人理解、无人怜惜的孤独感。接下来,“又欲下、寒塘还歇”则进一步描绘了雁的栖息状态,暗喻诗人的处境,似乎在寒塘边寻求片刻的安宁与慰藉。

“极目萧条风露冷,最堪怜、旧侣浑无迹”中,“萧条”、“风露冷”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景象,而“旧侣浑无迹”则表达了对往昔友情的怀念与失落。诗人在此处流露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当前孤独境遇的无奈。

“多少恨,从何说”一句,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无法言说的痛苦与遗憾溢于言表。紧接着,“苍茫身世长为客”一句,点明了诗人的身份——一个长期漂泊在外的游子,表达了对自身命运的感慨与无奈。

“恨迢迢、故乡路远,欲归未得”则直接揭示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归乡不得的矛盾心情,这种情感的强烈对比,使得诗人的内心世界更加丰富和复杂。

最后,“我本闲愁千万缕,入耳偏关情切”两句,诗人自述其愁绪之多,即使是最细微的声音也能触动其心弦,表现出诗人情感的细腻与敏感。而“叹寄迹、天涯何益”则表达了对四处漂泊、寄人篱下的生活状态的反思与质疑,感叹这样的生活并无实际意义。

“镇日云间频作字,料难将、悲怨都书绝”中,“镇日云间频作字”描绘了诗人每日忙碌于写作的状态,试图通过文字来排遣心中的悲愤与忧伤,但“料难将、悲怨都书绝”则暗示了这种努力的徒劳,悲痛与怨恨难以完全释怀。

“月欲坠,霜天白”作为结句,以自然景象的变换,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诗人情感的深化,同时也预示着夜的深沉与寂静,为全诗增添了一抹淡淡的哀愁与宁静。

综上所述,《贺新凉·闻雁》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面对孤独、漂泊、思乡等复杂情感时的心境变化,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佳作。

收录诗词(48)

陆蓉佩(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摸鱼儿.秋海棠

是谁人、断肠已久。啼痕化作芳秀。

萧条庭院西风冷,漠漠背人愁锁。妆莫斗。

尽染透胭脂,难并黄花寿。晚秋时候。

怅小影亭亭,露华浓渍,一捻叹伊瘦。

凄凉处,犹记小梅开后。绿章曾为宵奏。

繁华何处堪回首,苦雨凄风消受。知也否。

纵花事依然,人事难如旧。无香也可。

剩倦蝶伶俜,梦儿未醒,霜冷怕飞堕。

形式: 词牌: 摸鱼儿

贺新凉.秋夜怀琴如姑母

秋雨声初歇。怅迢迢、夜凉无寐,泪珠盈睫。

曾记当时牵衣处,谁道几成长别。

叹海内、烽烟方急。

料得扁舟将欲发,向天涯、多少愁难说。

从此便、江南北。茫茫我亦嗟为客。

盼征鸿、数行过尽,更无消息。

二十年来如昨梦,往事何堪重忆。

应稽首、空王礼寂。

乡国难禁回首望,入琴心、更恐哀弦绝。

书不尽,恨千叠。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水调歌头.寒夜不寐,起坐对月口占

人生如寄耳,感慨亦徒然。

起来且对明月,能有几回圆。

莫忆江南旧梦,且抱眼前真乐,无事既神仙。

流水识人意,向我自涓涓。兴亡事,千古恨,付云烟。

三间五架,茅屋别有小壶天。

要种桑麻千树,变作桃源深杳,不与世人传。

多少尘寰事,一笑向婵娟。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先]韵

如梦令.怀芝仙姑母

愁重却嫌清昼。镜里惊看消瘦。

离别太匆匆,知道重逢能否。非旧。非旧。

乡国不堪回首。

形式: 词牌: 如梦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