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野亭(其四)

路出烟村俗驾少,江天落莫憎寒威。

依依壶峤草树变,蔼蔼海门烟火微。

日脚下时一雁度,风头起处双鸦归。

却拥残炉拨灰坐,冷煖世途空险巇。

形式: 七言律诗

翻译

道路穿过烟雾笼罩的村庄,人迹稀少,江天渐晚,寒意逼人。
山岭上的草木随风摇曳,海边的炊烟稀疏可见。
夕阳下偶尔有孤雁飞过,风起时成对的乌鸦归巢。
独自围着余烬的火炉拨灰取暖,世间冷暖唯有自知。

注释

路:道路。
出:穿过。
烟村:烟雾笼罩的村庄。
俗驾:人迹。
少:稀少。
江天:江面天空。
落莫:渐晚。
憎:厌恶。
寒威:寒意。
壶峤:山岭。
草树变:草木摇曳。
蔼蔼:茂盛的样子。
海门:海边。
烟火微:炊烟稀疏。
日脚:夕阳。
一雁度:孤雁飞过。
风头:风起之处。
双鸦归:成对的乌鸦归巢。
拥:围着。
残炉:余烬的火炉。
拨灰:拨弄灰烬。
坐:坐下。
空险巇:唯有自知的险恶。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寂寥的乡村景象。"路出烟村俗驾少",诗人笔下的道路从炊烟袅袅的村庄延伸出去,路上车辆稀少,显示出乡间的宁静与偏僻。"江天落莫憎寒威",傍晚时分,江天交接处,寒气袭人,让人感到几分萧瑟。

"依依壶峤草树变",诗人细致地描绘了山岭上的草木在秋色中摇曳,暗示季节的转换。"蔼蔼海门烟火微",远处海港的灯火微弱而温馨,增添了画面的暖意。"日脚下时一雁度",一只孤雁掠过夕阳,增添了孤独和思归的情绪。

"风头起处双鸦归",随着风的吹动,乌鸦成对归巢,更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最后,诗人独自坐在炉边,"却拥残炉拨灰坐",感受着世事的冷暖变化,感叹人生旅途中的起伏不定,"冷煖世途空险巇",表达了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乡村景色,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展现了宋人对于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9)

郑伯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绿野亭(其二)

雨过黄梅夏将半,园亭清洒如山家。

白鸟窥鱼立閒暇,红蜓弄水飞交加。

垣衣重重长旧晕,萱草节节含新花。

薤叶簟凉一就枕,起来日抱西山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绿野亭(其一)

二月池边景色好,天与人意相怡融。

鹅毛絮轻飏晴日,鸭头波暖摇青空。

幽鸟间关变新哢,高花乱旋飞斜红。

樽前忽尔感时节,酌酒醉倒酬东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石桥煎茶

白发青衫故倦游,何人能办钓鳌钩。

却逢大士开青眼,现出茶花五百瓯。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自新昌入天台

升高无过胡孙擂,行险胜于老鼠梯。

何事将身来试此,要参大士石桥西。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