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曾习经所作的《十一月七日德宗皇帝孝定皇后奉安崇陵泣纪》。诗中表达了对德宗皇帝孝定皇后的哀悼之情,以及对她的贡献和德行的赞美。
首句“落落周民叹孑遗”,描绘了周民在失去重要人物后的哀伤与孤独感,暗示了孝定皇后在世时的重要地位与影响力。接着,“春秋书葬已逾时”一句,通过时间的流逝,强调了对逝者的怀念与哀思。
“未终惕历忧勤事,谁补神功圣德碑”两句,表达了对孝定皇后生前辛勤付出与伟大成就的敬仰,同时也提出了一个问题:在她离开后,谁来继承并发扬她的精神与功绩呢?这反映了对她的深切怀念与对后继者的期待。
“七恨至今无可说,重泉相待有馀悲”则进一步深化了哀悼之情,提到七种遗憾至今无法言表,即使在另一个世界,对她的思念与悲伤也依然存在。这种跨越生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孝定皇后深厚的情感寄托。
最后,“奉安泣告诸陵日,凄绝灵禽树上枝”两句,以具体的场景结束全诗。诗人想象自己在孝定皇后安葬之日,对着陵墓哭泣告慰,而此时灵禽栖息于树梢,这一景象既增添了哀愁的氛围,也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哀思的永恒。
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孝定皇后生平事迹的追忆与哀悼,展现了诗人对其高尚品德与卓越贡献的深刻敬仰,同时也表达了对逝者无尽的思念与哀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