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之官清水李廷老来会探韵得光字

四十身无闻,忝官省中郎。

未尝学治民,缪假铜墨章。

置我所读书,低心课农桑。

况此戎马间,属国皆军羌。

陇山一何高,缇群正相望。

聚粮三月过,始厌西路长。

故人矜我劳,置酒客满堂。

固知后会艰,慨慷俱毕觞。

天弧射狼星,旄头烂垂光。

分我一汉节,系取穹庐王。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即将赴任官员的复杂心情与对未来的忧虑。诗中充满了对官场的无奈与对百姓生活的关注,同时也流露出对战争的担忧和对和平的渴望。

首句“四十身无闻,忝官省中郎”,诗人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自己在四十岁时才得以担任官职,虽为省中的郎官,但并无建树,实为惭愧。接着,“未尝学治民,缪假铜墨章”两句,点明了自己并未学习过治理百姓的知识,却因某种原因被赋予了管理百姓的权力,这让他感到十分尴尬和不自在。

“置我所读书,低心课农桑”表明诗人将自己平日阅读的书籍暂时搁置一旁,开始专心于指导农民耕作,体现了他对民生的关注。然而,“况此戎马间,属国皆军羌”一句,揭示了当前正处于战乱之中,国家的许多地区都被军队占领,这使得他深感忧虑。

“陇山一何高,缇群正相望”描绘了陇山的高峻与士兵们的紧张状态,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战争。接下来,“聚粮三月过,始厌西路长”描述了军队在准备粮食补给时的艰辛,以及对长途跋涉的厌倦。

“故人矜我劳,置酒客满堂”写出了朋友对他的关心与慰藉,设宴款待,希望他能放松心情。然而,“固知后会艰,慨慷俱毕觞”表明诗人深知未来相聚的机会可能不多,因此在宴会上更加感慨,尽兴而饮。

最后,“天弧射狼星,旄头烂垂光”运用天文现象象征战争的征兆,预示着战争的残酷。“分我一汉节,系取穹庐王”则表达了诗人希望借助汉节(古代皇帝授予使者的信物)的力量,最终擒获敌方首领,结束战争的愿望。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官场的无奈,对百姓生活的关怀,对战争的忧虑,也有对未来相聚的不舍与对和平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刻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1268)

刘攽(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刘敞之弟。一作贡父、赣父。一说江西樟树人。庆历进士,历任曹州、兖州、亳州、蔡州知州,官至中书舍人。一生潜心史学,治学严谨。助司马光纂修《资治通鉴》,充任副主编,负责汉史部分,著有《东汉刊误》等

  • 字:贡夫
  • 号:公非
  • 籍贯: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
  • 生卒年:1023~1089

相关古诗词

江南曲

江南多芙蓉,水绿看最好。

轻舟浮江来,白露秋意早。

露白秋已晞,游子行未归。

采香欲谁赠,但见群鸥飞。

鸥飞不避人,思我平生亲。

当亲而返疏,怅望空水滨。

形式: 古风

题欧阳永叔新凿幽谷泉

江南多名山,少有琅琊比。

琅琊盛泉石,晚得幽谷美。

将非造物者,留以待君子。

乃知智且仁,必好山与水。

公有高世材,此山共森峙。

公有济物心,此泉共清泚。

泉始居地中,隐塞未如此。

今为万丈流,近自一勺始。

东浮沧溟广,下益松桧喜。

奈何公之惠,及更局千里。

安得从公居,曲肱偃吾几。

安得从公游,枕石洗吾耳。

是非付天壤,尘事如脱屣。

当为谷中叟,肯为轩冕起。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张六至

君居众人里,有如珠玉然。

世疑假浑沌,我识真神仙。

独抱潇洒意,不为势利牵。

少留衡门下,谈笑忘吾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题园树

看花前日雨,吹叶昨来风。

羁旅淹留际,年光瞬息中。

今朝雪消后,重见树梢红。

形式: 古风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