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其三)

半村半郭树栖霞,耆旧山川总一家。

风俗葛天追朴雅,衣冠晋代薄浮誇。

山阴并美差无竹,阳羡同幽只少茶。

昨月中秋册金简,晴云又覆孟嘉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滁州的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充满了浓厚的田园气息和历史韵味。

首句“半村半郭树栖霞”,以“栖霞”二字生动地描绘出村落与城郭之间,树木掩映,如同霞光般绚烂的景象,展现出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接着,“耆旧山川总一家”一句,表达了对这片土地上老一辈人的敬仰之情,以及山川与人民之间的紧密联系,仿佛他们都是这个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风俗葛天追朴雅,衣冠晋代薄浮誇”两句,通过对比古代淳朴的风俗与后来的虚夸现象,强调了保持传统美德的重要性。葛天,传说中的远古时代,象征着原始社会的朴素生活;晋代,则指代了一个相对浮华的时代背景。诗人借此表达对淳朴民风的向往和对浮夸风气的批判。

“山阴并美差无竹,阳羡同幽只少茶”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滁州地区的自然美景。山阴与阳羡,分别代表了山的阴面和阳面,诗人在这里赞美了两地的美丽景色,只是遗憾没有竹子和茶叶,似乎在暗示这些自然元素的缺失,使得景色稍显不完整。

最后,“昨月中秋册金简,晴云又覆孟嘉纱”两句,以中秋佳节的月亮为引子,联想到古代文人孟嘉的故事,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金简,古代用于记录重要事件的金质简牍;孟嘉纱,可能是指孟嘉的衣物,这里借以表达对古人风范的追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滁州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

收录诗词(110)

陈仁锡(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滁州(其四)

稚子盈门岂渥洼,故园松菊自成家。

抽书夙好初盈几,摘藕方鲜旦及瓜。

借问芙蓉开几树,不知丹桂剩馀花。

江南数月多风雨,碧玉琅玕未可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龙兴寺(其一)

昙花绣佛古招提,苍藓云封鸟雀栖。

可惜风霜涂五色,剩残罗汉貌深黧。

天台钟鼓隔凡呗,雁荡褰裳渡远溪。

西望滁阳埋骨处,山河日月国恩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龙兴寺(其二)

琅玡山势近龙蟠,更有龙兴号古禅。

铁铸弥陀青著眼,梦移关像小容龛。

佛容争说李唐古,刹寺犹将显德刊。

罗汉画神并画骨,泥金深处皱容宽。

形式: 七言律诗

龙兴寺(其三)

剩有琅玡续后游,山僧指点翠云稠。

近连丰乐浮青髻,遥拥关山戴冕旒。

风雨龙吟杂树吼,月明人影共波流。

重阳独立金山顶,此地吾将一梦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