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秦碑

秦人跨九州,欲以传万世。

立石名山傍,往往章得意。

至今见遗刻,字体甚雄异。

壮哉苍藓文,未改回屈势。

风雨所侵蚀,中有千丈气。

严如虬龙蟠,深若铁石利。

馀威到山鬼,谨守敢失坠。

汉魏能书人,亦岂可睥睨。

未能识藩篱,何止趁姿媚。

初无一日雅,但有三舍避。

文章又奇古,迁雄盖苗裔。

观其所称述,肯为尊者讳。

巧言未大失,末乃为俗累。

呜呼结绳前,此又谁与记。

君臣共无为,垂拱天下治。

春秋纪日月,大易垂彖繫。

嬴氏厌休息,动以衡石计。

斯翁变古文,程邈分篆隶。

自此更滋蔓,日以趋简易。

驰驱千百年,漫有纸笔费。

谁能罢烦文,尽扫诸天外。

此书虽见存,或以少为贵。

持此槁木枝,我亦无甚愧。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读秦碑》是宋代诗人吕本中所作,通过对秦代石碑的描述和赞美,展现了他对古代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敬仰之情。

诗中首先提到秦人想要将帝国的统治传至万世,因此在名山之旁树立石碑,留下铭文。诗人感叹至今仍能看到这些遗刻,其字体雄伟奇特,仿佛苍老的苔藓文,依然保持着当初的气势。风雨侵蚀之下,石碑上似乎蕴含着千丈之气,其形态宛如盘旋的虬龙,深邃如同锋利的铁石。诗人认为这些石碑不仅守护着山鬼,也体现了汉魏时期书法家的高超技艺,不应被轻视。

接着,诗人指出即使是汉魏时期的书法家,也无法与秦碑相提并论,因为他们的作品往往过于追求形式上的雅致,而忽视了内容的深度。秦碑的文章风格奇古,不拘一格,仿佛是迁雄和苗裔的代表。诗人欣赏秦碑对历史事件的记载,认为它们不会为了尊者的利益而有所隐瞒或篡改。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秦碑的文字逐渐变得繁复,甚至有些失去了原有的韵味。诗人感慨,如果能够去除这些繁琐的文字,让文字回归简洁明了,那将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尽管秦碑至今仍存,但人们可能更看重其稀有性而非其内在价值。

最后,诗人以“持此槁木枝,我亦无甚愧”结束,表达了自己对秦碑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示了对当时文风的一种反思。整首诗通过对比古今文风,表达了对秦代石碑艺术的高度评价,以及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思考。

收录诗词(1360)

吕本中(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东莱先生,诗人,词人,道学家.诗属江西派.著有<<春秋集解>>,<<紫微诗话>>,<<东莱先生诗集>>等.词不传,今人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辑有<<紫微词>>,<<全宋词>>据之录词二十七首.诗数量较大,约一千二百七十首

  • 字:居仁
  • 籍贯:寿州
  • 生卒年:1084- 1145

相关古诗词

次韵答曹州同官兼简范寥信中

好诗有味终难舍,俗事无功莫羡渠。

破历屡翻深瓮酒,短檠时检旧窗书。

何年鸡黍先投社,是处田园可结庐。

更请二公搜好句,一身疴痒要爬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龚彦承观轩

爱山不能归,常恐山怪责。

终岁在行役,感动头已白。

高秋强僮仆,路过龚掾宅。

蒙君开南轩,除我眼界窄。

白波绕青嶂,彷佛见颜色。

江上飞来峰,却立对君侧。

萧萧蒲苇丛,不受尘土隔。

知君有奇趣,笑我常偪仄。

人生无穷已,得一乃愿百。

床头贮美酒,窗下著好客。

请公但默然,岁晚当有获。

形式: 古风

画马图

平沙远草春未生,万木夜起争悲鸣。

秋云欲坠都护垒,急雪暗下屯田营。

胡人却走畏深入,汉家飞将已云集。

此时一马直万钱,陇右河湟更供给。

边尘净尽今百年,万马潦倒西风前。

天生骏骨例艰阻,是处雕鞍蒙受怜。

君家九幅开新帐,欻见腰袅华堂上。

长鞭不用羁络远,雾縠云罗倚惆怅。

高旌袅袅霜露微,苜蓿得雨连山肥。

同时战士今不归,曹霸弟子能神奇。

毫端妙处君得之,驽骀往来空尔为。

形式: 古风

堤上

落花吹尽不堪忧,只见河堤水漫流。

晚日强穿城北市,春风犹驻驿南楼。

妻孥转觉为身累,岁月终难望汝留。

万里长江一樽酒,故人何处倚扁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