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游朴为友人杨培庵致政归乡所作,情感深沉,意境深远。
首联“三年廷署惜迟留,忽讶骊驹唱倦游。”表达了对友人在官场三年的不舍与对即将离别之感的惊讶。以“骊驹”比喻即将离去的友人,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离别的场景,流露出深深的惜别之情。
颔联“丹笔几人思法雨,白云何处访仙斿。”运用了象征手法,将友人的离去比作法雨,暗示其清正廉洁的形象;“白云”则象征着仙境,表达出对友人高洁品格的赞美和对其归隐生活的向往。这两句诗既是对友人品格的颂扬,也是对其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
颈联“眼中鹊起谁堪辨,天外鸿飞不可求。”通过“鹊起”和“鸿飞”的对比,表达了对友人离去后自己难以辨识、难以追寻的感慨。同时,“谁堪辨”和“不可求”也暗含了对世事无常、人生聚散的无奈与感慨。
尾联“我亦海东鸥鹭侣,因君一夜梦沧洲。”诗人自比为海东的鸥鹭,与友人一同归隐,表达了对友人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深厚。同时,“一夜梦沧洲”更是借梦境表达了对友人归隐生活的憧憬和对友情的怀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友人离别、归隐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对人生聚散的感慨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