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巨妖吐毒气如蒸,谁遣腥膻汉帝陵。
烟断洛阳残火在,为他吹著点脐灯。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史诗般的宏大景象,通过对比和暗喻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物及其行为的深刻反思。开篇“巨妖吐毒气如蒸”,以强烈的视觉形象展现了董卓这位乱世枭雄的凶险与残暴,他的存在仿佛是一种令人窒息的邪恶力量,正如巨大的妖怪在吐出有害的毒气。紧接着“谁遣腥膻汉帝陵”,诗人通过这一句点出了董卓亵渎先朝皇陵的愤慨之情,"腥膻"一词特别强调了血肉模糊与污秽不堪的景象,这里“谁遣”表达了对历史罪人的谴责和无奈。
接下来的“烟断洛阳残火在”,则描绘了一场大火之后的废墟,"烟断"意味着火灾已经过去,但留下的却是满目疮痍。这里的“洛阳”不仅是地名,更象征着一个时代的毁灭和文明的断裂。而“残火在”,则透露出一丝未尽的生命力,或者说是希望的余烬。
最后,“为他吹著点脐灯”,诗人以一种超脱的姿态,通过点亮脐下的灯火来比喻历史学者对于已逝时代的探究和纪念。这里“为他”指的是对董卓这类历史人物的记忆,他虽然罪恶滔天,但在历史长河中仍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而“脐灯”,则寓意着通过深刻研究来照亮过去,寻找历史的教训。
整首诗构建了一个时间与空间交错的画面,从巨妖吐毒气到汉帝陵,再到洛阳废墟和点脐灯,每一句都在强调历史记忆的重要性,以及对过往罪行的深刻反省。
不详
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度宗成淳中前后在世。师方岳,咸淳中贡于乡,以荐授编校国史院实录。咸淳四年(1268)十月与鲍云龙、宋复一等三人,自带干粮,费时三天,涉足丹崖,登上了黄山莲花峰峰顶,并写下《黄山纪游》。所著《黄山纪游》,为现存最早游莲花峰的文字。德祐二年(1276)乡校请充教授,寻弃去。家有老梅,因以古梅为号。尝为之赋。龙翰著有《古梅吟叶》六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小息吟身古木阴,诗情羞涩锦囊轻。
风烟不受人收拾,担阁行山半日程。
满路黄尘人往还,黄尘点污几青山。
便投山店睡过午,要放诗魂出世间。
高台突兀玉千寻,尚想当年翠辇临。
坐守夕阳移半塔,我吟未了让蝉吟。
万乘从君脚底眠,客星便入史官占。
东都基业随流水,今日斯台尚姓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