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状态,充满了淡泊宁静的田园气息。首句“隐吏重来学灌园”,点明了人物身份和生活选择,隐士再次回归自然,投身于耕作之中,追求一种简单而纯粹的生活方式。接着,“辍耕时与野人言”一句,展现了隐士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以及与周围村民的淳朴交流,生活虽简,却充满乐趣。
“衡门谩有车马集,厨廪都无鸟雀喧”两句,对比鲜明,前句描述了隐居之所虽有访客聚集,但并不喧嚣,后句则强调了厨房和粮仓的平静,没有外界的纷扰,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内心宁静的氛围。
“夜榻张灯钞籀史,饮瓢分水注陶尊”进一步展示了隐士的生活情趣,夜晚读书抄录古籍,以陶器为酒具饮酒,生活虽朴素,却充满了文化气息和对知识的热爱。
最后,“欲乘艇子梁溪去,稍待春潮系树根”表达了隐士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期待在春潮之时乘舟出游,享受自然之美,体现了他对自然的亲近和对自由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追求简单生活的隐士形象,展现了其内心的宁静与对外界诱惑的淡然态度,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