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旅居即事(其三)》由明代诗人谢元汴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心境与思考。
首联“徘徊孤剑负墙阴,约略残书说昔今”,诗人以“孤剑”和“残书”为意象,营造出一种孤独而深沉的氛围。孤剑象征着诗人的自我,负于墙阴,暗示着他在旅途中寻找着心灵的归宿;而“约略残书”则代表了他对过往历史和文化的追忆与思考,通过书籍的残缺,也隐喻了知识的碎片化和个人记忆的不完整。
颔联“尚友必如李白辈,能狂即入孔融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向往。他希望自己的朋友能够像李白那样豪放不羁,同时也能像孔融一样有学问、有见识。这里,李白代表了浪漫与自由,孔融则象征着学识与智慧,两者结合,展现了诗人对完美友谊的追求。
颈联“了花鲐石幽人侣,酒坐琴言子夜心”,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世界。通过“了花鲐石”这一意象,诗人将自己比作一位在花前石后静思的幽人,暗示了他在旅途中寻求内心平静的状态。而“酒坐琴言”则描绘了一幅夜晚饮酒谈琴的画面,表现了诗人与知己畅谈心声的情景,体现了友情的温暖与心灵的慰藉。
尾联“地下附书问正则,离骚屈指几知音”,表达了诗人对古代伟大诗人的敬仰之情。他想象自己在地下的某个角落,给屈原这样的伟大诗人写信,询问他们是否能找到知音。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屈原等古代诗人的深刻理解和共鸣,也表达了自己在旅途中渴望找到知音的心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旅居生活中的孤独、思考、向往与期待,以及对友情和古代文化大师的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