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台怀古(其六)歌风台

高皇仗义诸侯归,沛中白日神龙飞。

三秦已定四海一,图治宁敢忘宵衣。

大风歌来山岳动,父老闻之泪如涌。

此时何不歌南薰,慷慨尊前似矜勇。

翠华不来台已荒,满林松桧声悠扬。

后人登临空叹息,怀古之情岂终极。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十台怀古(其六)歌风台》由明代诗人陈琏所作,通过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追忆,展现了深沉的历史感和对英雄事迹的敬仰。

首句“高皇仗义诸侯归”,开篇即点出刘邦以正义号召诸侯归附,奠定了一种豪迈的基调。接着“沛中白日神龙飞”一句,运用神话色彩,描绘了刘邦在沛县的非凡形象,仿佛神龙般威严,充满了神秘与力量。

“三秦已定四海一”则概括了刘邦统一全国的伟业,显示了他作为帝王的雄才大略。“图治宁敢忘宵衣”表达了他对国家治理的重视,即使在夜晚也未曾忘记自己的职责。

“大风歌来山岳动”引用了刘邦著名的《大风歌》,以山岳震动的形象,再次强调了这首歌的震撼力。接下来“父老闻之泪如涌”描绘了民众对这首歌的强烈共鸣,泪水是情感的自然流露,表现了人们对英雄的崇敬。

“此时何不歌南薰,慷慨尊前似矜勇”则是对当下场景的想象,希望在尊贵的宴会上能唱起南薰之歌,表达慷慨激昂的情感,如同展示勇敢的气概。

“翠华不来台已荒,满林松桧声悠扬”两句,通过描述歌风台的荒凉景象,以及周围松树桧树的悠扬声响,营造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让人不禁感慨时光流逝,英雄不再。

最后,“后人登临空叹息,怀古之情岂终极”表达了后人对历史的怀念与感慨,这种情感似乎没有尽头,永远在心中回响。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层层递进,不仅赞美了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也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思考和对英雄主义精神的向往。

收录诗词(998)

陈琏(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十台怀古(其七)望思台

湖城城头云黯黯,望思台成悔何晚。

一从金犊去无踪,几度春风岁华远。

武皇用人何太轻,江充小吏机谋深。

东宫冤气贯星斗,白日紫汉生层阴。

神仙楼观连云起,有术难招戾园鬼。

恩深舐犊恨无穷,目断湖城隔秋水。

形式: 古风

十台怀古(其八)铜爵台

漳河河边起铜爵,烜赫威声穷朔漠。

台中妖姬盛如云,凤帐鸾帏翠罗薄。

清歌一曲秋风前,飘飘吹入青云间。

台前老树恨未已,至今叶染啼痕斑。

当年艳骨归何处,鸟能清歌柳能舞。

欲持斗酒酹英雄,寂历西陵暗风雨。

形式: 古风

十台怀古(其九)凤凰台

梧桐日暖生紫云,綵凤飞下嗈嗈鸣。

台中之人不可见,日餐白玉歌长生。

凤去台空朝复暮,五色霞明玉京路。

云间仙乐按宫商,天上銮坡集鹓鹭。

瀛洲别来岁月遥,何时再赴群仙招。

醉呼斗酒酹太白,卧听花前碧玉箫。

形式: 古风

十台怀古(其十)淩歊台

宋皇江左开新国,别业淩歊高百尺。

三千歌舞恣欢娱,十二阑干映空碧。

羽盖鸾旌几度来,香风满座琼筵开。

凤笙龙管听未毕,台前落日飞黄埃。

醉后昏昏凭玉几,遥望台城才百里。

可怜风致易凄凉,一段繁华付流水。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