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漳滨几晦明,起扶藜杖试闲行。
清泉□□□□□,□□□□□可惊。
万壑松声□□□,□□□□□□□。
□□□起沧洲趣,便欲投簪此濯缨。
这是一首充满自然意境和个人情感的诗歌,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在病愈后出游时的心境与感受。诗中的语言质朴而不失雅致,每个字眼都透露着诗人的精心选择。
首句“□ □ 漳滨几晦明”中,“漳滨”指的是河流的岸边,而“几晦明”则描绘了一种微明的光线,给人以宁静与和谐之感。接着“起扶藜杖试闲行”,诗人在病愈后,借助手杖,开始尝试着走出家门,进行一次轻松的散步。
第三句“清泉□□□□□”中,“清泉”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受,而接下来的字眼则是对这股清泉声响的描写。这段落通过对水声的刻画,让读者仿佛也能听见那清澈泉水在山谷间跳跃流淌的声音。
“万壑松声□□□”一句,诗人使用了“万壑松声”的修辞手法来形容这片山林中的松树声音,如同天然的乐曲。这种比喻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意象,也让读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浩瀚与深远。
而最后一句“□□□起沧洲趣,便欲投簪此濯缨”,诗人表达了一种想要逃离尘世纷扰,寻找心灵寄托之地的情愫。这里的“沧洲”通常指的是水边或岛屿,是诗人向往的一种清静自然的居所。“投簪此濯缨”则是比喻诗人想要抛弃现世的束缚,寻求一种心灵上的解脱。
整首诗通过对山谷、泉水、松声等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个人情感的真实流露,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的情怀。
不详
散文家。汉族,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四十为郎非不偶,况曾提笔直瀛洲。
明时遇主谁甘退,白发侵人自合休。
梦得蹉跎因出郡,薛能诗什耻监州。
春来病起思归甚,未敢飞章达冕旒。
年来多病转思山,终日呻吟簿籍间。
叔夜养生休著论,陶潜难死只因闲。
又移郡印三年调,未报君恩两鬓斑。
安得便归田里去,松篁泉石掩柴关。
小郡虽无事,常时亦有劳。
坐衙衫强著,判案笔须操。
眼病因求假,身闲更觉高。
何当长似此,归去老蓬蒿。
萍流匏系任行藏,惟指无何是我乡。
左宦只抛红药案,僦居犹住玉泉坊。
白公渭北眠村舍,杜甫瀼西赁草堂。
未有吾庐莫惆怅,古来贤达尽茫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