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堂

秋堂灯烛夜辉辉,照我书边泪湿衣。

何术更堪图惬快,平生已是足乖违。

悠悠客路和愁往,杳杳青山借梦归。

虫响风鸣俱有恨,惊残二十七年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这首宋朝吕南公的《秋堂》,描绘了一个深秋夜晚,诗人独自坐在灯火昏黄的厅堂中,沉浸在书籍与思绪之中,泪水悄然滑落,浸湿了衣裳。诗中的“秋堂灯烛夜辉辉”,以明亮的灯火反衬出内心的孤寂与哀伤。接下来的“照我书边泪湿衣”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的情感状态,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悲伤与自省的氛围。

“何术更堪图惬快,平生已是足乖违。”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命运多舛的感慨,似乎在问自己还有何种方式能让自己感到满足与快乐,而回顾一生,却发现已经充满了遗憾与违背初衷的地方。这种对生命意义的追问,体现了诗人深刻的自我反思。

“悠悠客路和愁往,杳杳青山借梦归。”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孤独感和对远方的向往。在漫长而孤独的旅途中,诗人只能借助梦境回到那遥远的青山,寻求心灵的慰藉。这里的“青山”不仅象征着诗人的故乡或理想之地,也寄托了他对宁静与自由的渴望。

最后,“虫响风鸣俱有恨,惊残二十七年非。”这两句通过自然界的声响,如虫鸣与风声,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这些声音仿佛都在诉说着某种不为人知的故事,而“惊残二十七年非”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过去岁月的反思与遗憾,暗示了他对于时间流逝、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困境时的内心世界,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探索。它不仅是一次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普遍人性的深刻洞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收录诗词(356)

吕南公(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过列岫轩辄题小诗

槛前清沼一奁披,墙外横山百马肥。

长使座中知爽气,岂烦天际问脩眉。

留宾出酒人皆喜,不语看云众未知。

饶借俗儒谭尔雅,主公偏重谢家诗。

形式: 七言律诗

赠叔宪

轩昂不肯事雕锼,放却名缰已十秋。

举世有为皆负累,百年无闷更何求。

长驱好意归吟笔,笑领真风贮酒瓯。

嫌我生涯非濩落,纸编寒夜困灯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赠王九

李杜是非张相国,曹刘忌惮吕将军。

异时各有凌人气,此日何妨负我文。

议谕当如山顶石,光荣会似雨馀云。

恨君不悔邯郸步,希世功夫枉十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尘土

尘土营营自满城,此间赏望四时清。

朝看云树吟天末,夜对溪光醉月明。

只见渔樵真气象,岂知廛市细纷争。

座中更挂庸儿榻,未识冰壶有旧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