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谢应祥

送君费县尹,为政慕何人。

独爱阳城拙,兼闻范叔贫。

苍生堪涕泪,古道久逡巡。

城外桑麻路,经过莫厌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此诗《送谢应祥》由明代诗人穆孔晖所作,通过送别县尹谢应祥的场景,表达了对官员为政理念的期待与赞赏。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将谢应祥与历史上的两位清官——阳城和范叔相提并论,以此表达对其清廉为官、体恤百姓的期望。

首句“送君费县尹”点明了事件的主角和背景,即送别即将赴任费县的县尹谢应祥。接着,“为政慕何人”一句提出疑问,表达了对谢应祥为政风格的期待,希望他能像历史上的清官一样,以公正廉洁的形象治理地方。

“独爱阳城拙,兼闻范叔贫”两句,通过引用阳城和范叔的事迹,进一步强调了清廉为官的重要性。阳城以“拙”字形容,意在赞扬其不追求名利,行事朴实;范叔则因“贫”而闻名,象征着其生活简朴,不贪图富贵。这两句不仅展现了两位历史人物的高尚品质,也寄托了诗人对谢应祥的期望,希望他能效仿这些清官,以身作则,为百姓谋福利。

“苍生堪涕泪,古道久逡巡”两句,表达了对当前社会状况的担忧以及对谢应祥能够带来改变的期待。这里的“苍生”指的是广大民众,“涕泪”暗示了百姓的苦难和对改善现状的渴望。“古道”在这里可能指代传统的道德标准或治理方式,“久逡巡”则表达了对这种传统价值在现代社会中逐渐消失的忧虑。这两句诗通过强烈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以及对谢应祥能够恢复和实践传统美德的期待。

最后,“城外桑麻路,经过莫厌频”两句,以具体的景象描绘了谢应祥即将前往的费县,以及诗人对他工作的期待。这里“桑麻路”象征着农业发展和民生的富足,表达了对谢应祥能够带领当地百姓过上更好生活的祝愿。同时,“经过莫厌频”一句,既是对谢应祥勤政为民的鼓励,也是对诗人自己及后世对谢应祥工作成果持续关注的期许。

综上所述,《送谢应祥》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不仅表达了对谢应祥个人品德的赞赏,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公正与道德回归的深切期盼。

收录诗词(17)

穆孔晖(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青环阁留题在白学士香山别业

平野青无际,横空高阁寒。

追游来别业,登眺凭彫栏。

北斗森相接,西山翠可抟。

玉泉明远虹,金水泻回澜。

村坞千林积,都城万井攒。

风长来鼓吹,尘暗走衣冠。

形迹寰中倦,襟怀物外宽。

雨晴荷气彻,日静竹光团。

马龁藤萝际,鹑飞禾黍端。

隙田开射圃,曲几列骚坛。

况复池台主,兼为翰墨官。

侍言亲帝幕,作赋动金銮。

英俊皆登杼,愚蒙滥识韩。

深知一会易,独羡四并难。

爱此舒眉目,浑如生羽翰。

画屏题淡墨,丝户缀深丹。

酒泛坡璃盏,瓜浮金错盘。

冰蕤烹茉莉,碧簟展琅玕。

弦奏高山调,谈倾下坂丸。

写怀知异撰,乘兴尽交欢。

时泰民无警,官閒政莫干。

山河万里壮,宫阙九重安。

物态浮沉是,时名文字看。

相期惜岁月,各拟种芝兰。

勋业心难负,行藏鬓未残。

闭门恒寂莫,出郭暂盘桓。

张弛明公意,逍遥达士观。

风光愿无改,还此簇吟鞍。

形式: 排律 押[寒]韵

阅顾开封朝正稿

五马清风自汴来,六龙佳气向春开。

相如独抱凌云赋,汲黯宁非治郡才。

海内烟尘须慷慨,江东花鸟莫徘徊。

惭予疏懒无长句,未得从容笑语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对雪

雪堕崇城曙色迷,短檐平接暮云低。

茫茫大地千山合,漠漠寒天一鸟啼。

不讶薄衾凉似铁,独怜高枕醉如泥。

林间剩有堪游处,惆怅关河限马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新鹭

出谷翩翩初弄时,金衣巳占最高枝。

催花独和东风早,栖树应嫌绿叶迟。

日暖龙池停玉辂,烟晴雀厦侑琼卮。

红尘紫陌愁听汝,柳市桃源负昔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