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严嵩所作的《庐陵谒忠节祠》。诗中表达了对庐陵忠节祠内先贤英灵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首联“两间王气此诸公,万古香名祀一宫”描绘了祠堂内供奉的先贤们,他们的英名与王气在此地流传,历经万古,香火不断,祭祀于一座庄严的宫殿之中。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将祠堂内的先贤比作拥有王气之人,他们的英名与香火象征着永恒的纪念与敬仰。
颔联“人代纲常元未坠,侯邦章典故应崇”表达了对人伦纲常的坚守与尊崇。这里的“人代”指的是时代,“纲常”指的是社会伦理道德规范,“侯邦”指的是地方或诸侯国,“章典”指的是礼仪制度。诗人认为尽管时代更迭,但人伦纲常并未消逝,地方的礼仪制度应当得到崇高的尊重和传承。
颈联“冠裳列宿辉光动,朝世沧桑运劫空”描绘了祠堂内祭品的光辉与仪式的庄重。这里的“冠裳”指的是祭祀时穿戴的礼服,“列宿”指的是众多的星辰,这里比喻祭品的光辉如同星辰般璀璨。“朝世”指的是朝代,“沧桑运劫”指的是历史的变迁与灾难。这一联通过星辰的光辉与朝代的更迭,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同时也强调了在变化中保持不变的精神价值。
尾联“二百里来瞻庙貌,不堪庭木起秋风”表达了诗人亲自前往祠堂参拜的感受。诗人从二百里外赶来,瞻仰庙貌,内心充满了敬意。然而,面对祠堂前的秋风中摇曳的庭木,不禁让人感到时光流逝,岁月无情。这一联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寄托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先贤英灵的深切怀念。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庐陵忠节祠内先贤的赞美、对人伦纲常的坚守、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时间流逝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文化情怀和对先贤的崇高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