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引逸诗

良弓之子。必先为箕。良冶之子。必先为裘。

形式: 四言诗

鉴赏

这组诗句出自《列子》,是先秦时期无名氏所作。其内容寓意深远,以弓匠之子必先学做簸箕,铁匠之子必先学做靴子,来比喻技艺的传承与学习的重要性。

“良弓之子,必先为箕。”这句话意味着优秀的弓箭手的儿子,首先需要学会制作簸箕。这里通过簸箕的制作,隐喻了基础技能的学习和实践。簸箕虽非箭矢,但却是弓箭手必备的工具之一,象征着任何技艺的掌握都需要从基础做起,通过不断实践和积累,才能逐渐达到精通。

“良冶之子,必先为裘。”这句话则表示杰出的铁匠的儿子,首先要学会制作靴子。靴子作为铁匠日常工作中可能接触的物品,通过制作靴子的过程,可以锻炼手工艺人的精细操作能力和对材料的理解。这里的“裘”字,可能是指靴子,也可能是借指其他铁匠常用的工具或制品,强调的是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和掌握技艺。

这两句诗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生动地阐述了技艺传承和学习的基本原则:无论是弓箭手还是铁匠,他们的后代在继承家族技艺之前,都必须先从基础的、实用的技能开始学习和实践。这种从基础做起、注重实践的学习方式,体现了古代社会中对技艺传承的重视,以及对后人进行系统性、循序渐进教育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230)

无名氏(先秦)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庄子》引逸诗

青青之麦。生于陵陂。生不布施。死何含珠为。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吕氏春秋》引逸诗

将欲毁之。必重累之。将欲踣之。必高举之。

君君子则正。以行其德。君贱人则宽。以尽其力。

唯则定国。

形式: 古风

战国策引逸诗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大武远宅不涉。

木实繁者披其枝。披其枝者伤其心。

大其都者危其君。尊其臣者卑其主。树德莫如滋。

除害莫如尽。

形式: 古风

《史记》引逸诗

得人者与。失人者崩。

形式: 押[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