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鹰

岸帻空堂晚,飞霜疋练秋。

野风吹苍莽,山叶助萧飕。

万羽愁相肉,千人莫浪求。

猎心吾未老,谁与臂双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鹰图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画中鹰的神韵和环境的氛围。

首句“岸帻空堂晚”,描绘了画堂内光线渐暗的傍晚景象,岸帻(古代男子戴的一种头巾)暗示了画中人物的形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沉的氛围。接着,“飞霜疋练秋”一句,以“飞霜”和“疋练”(匹练,比喻洁白的布料)形象地描绘了秋季的霜雪,与“秋”字呼应,渲染出一幅清冷而高洁的画面。

“野风吹苍莽,山叶助萧飕”两句,通过“野风”和“山叶”的动态描写,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野风的吹拂让整个场景显得更加生动,山叶的萧飕声则增添了秋天的肃杀之气,两者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既壮阔又凄凉的意境。

“万羽愁相肉,千人莫浪求”两句,巧妙地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画中的鹰描绘得栩栩如生。万羽的愁意,不仅指鹰的羽毛,也暗喻其内心的挣扎与孤独;“千人莫浪求”则表达了对猎取这种珍贵之物的警示,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生命的尊重和爱护之情。

最后,“猎心吾未老,谁与臂双韝”两句,表达了诗人虽年岁已高,但心中仍怀有猎鹰的豪情,渴望找到志同道合之人共赏这幅画作。这里的“双韝”(古代射箭时用的箭袋)象征着共同狩猎的伙伴,表达了诗人对友情和自然美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画中鹰的描绘和环境氛围的渲染,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命价值的思考,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1558)

李东阳(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 字:宾之
  • 号:西涯
  • 籍贯: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
  • 生卒年:1447年-1516年

相关古诗词

重阳甲子雨不赴匏庵自赋一首

重阳偏遇雨,甲子况逢秋。

老树花空落,平池水逆流。

路危妨蹑屐,风急怕登楼。

独负东园约,黄花笑黑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闻方石先生有南京祭酒之命喜而有作

祭酒中朝重,先生绝代贤。

圣恩终简在,归兴本飘然。

乐极真名教,交深岂岁年。

吾方慰公望,不敢惜离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斋夕寄体斋圭峰二学士

独宿清斋夜,思秋望雨心。

可人无一至,酷暑太相侵。

漫拟堂为玉,真愁地铄金。

病妨奔骏力,偃仰负冠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中元谒陵答体斋学士赠行韵二首(其一)

岁逼中元夜,云轻欲雨天。

使轺频复驾,别袂近犹牵。

浅水双鞯湿,凉阴一盖圆。

两官三摄篆,愧负已经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